[实用新型]一种喷丝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7230.7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江鑫远喷丝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4/06 | 分类号: | D01D4/06;D01D4/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化纤领域的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丝板结构。
背景技术
喷丝板是纺织化纤行业中常用的产品,由于纺丝液粘度高、流动性差,现有技术的喷丝板1如图3所示,其在导流槽3处容易形成死角,熔融的纺丝液与喷丝板平面之间产生漩涡流,纺丝液势能低,流动性差,纺丝液在喷丝板处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发生降解或炭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喷丝质量,有效避免纺丝液降解、炭化的喷丝板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喷丝板结构,喷丝板上设置多个喷丝孔,喷丝板进料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同心圆的导流槽,导流槽截面呈圆弧形,喷丝孔沿导流槽均匀分布,喷丝板进料面中部为圆锥面。各个相邻导流槽之间为圆弧过渡面,最外侧导流槽外侧上部为一圆台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圆锥面角度a为165-175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圆台面与喷丝板出料面之间的夹角为55-65度。
作为优选方案:圆锥面顶部低于喷丝板进料面的距离b为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喷丝板避免了常规导流槽所形成的死角,降低了纺丝液在喷丝孔入口区获得的弹性能,减少纺丝液和喷丝板平面所产生的漩涡流,从而显著提升了纺丝液的纺丝势能、改善了纺丝液的流动性;同时也减少板前网和喷丝板背面的接触面,从而明显缩短了纺丝液的停留时间;进而最大限度避免了纺丝液的降解和炭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喷丝板的结构示意图。
1、喷丝板;2、喷丝孔;3、导流槽;4、圆锥面;5、圆弧过渡面;6、圆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喷丝板结构,喷丝板1上设置多个喷丝孔2,喷丝板1进料面设置有两个呈同心圆的导流槽3,导流槽3截面呈圆弧形,喷丝孔2沿导流槽3均匀分布,喷丝板1进料面中部为圆锥面4。圆锥面外周延伸至靠内侧的导流槽3边缘处,圆锥面4角度a为170度,两个导流槽3之间为圆弧过渡面5,最外侧导流槽3外侧上部为一圆台面6,圆台面6与喷丝板1出料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圆锥面4顶部低于喷丝板1进料面的距离b为1mm。
所述的圆锥面4、两个导流槽3、圆弧过渡面5及圆台面6构成如图2所示的截面为驼峰形状的导流结构。
喷丝板1使用过程中,纺丝液沿着圆锥面4流动,势能转化为动能,纺丝液的流动性得到改善;同时与喷丝板1连接的板前网和喷丝板1进料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明显缩短了纺丝液的停留时间;进而最大限度避免了纺丝液的降解和炭化。相比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喷丝板结构,消除了喷丝板1进料面中部与导流槽3过渡位置产生死角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江鑫远喷丝板有限公司,未经浦江鑫远喷丝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7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吹风冷却装置
- 下一篇:自适应伽玛校正曲线的色彩校正矩阵的产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