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钢烧结炉的送料口阀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25590.3 | 申请日: | 2012-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5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鹏程磁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H01F4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钢 烧结炉 送料口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钢烧结炉,尤其涉及一种磁钢烧结炉的送料口阀门。
背景技术
磁钢是由几种硬的强金属,如铁与铝、镍、钴等合成,有时是铜、铌、钽合成,用来制作超硬度永磁合金。其金属成分的构成不同,磁性能不同,从而用途也不同,主要用于各种传感器、仪表、电子、机电、医疗、教学、汽车、航空、军事技术等领域。近几年来,钕铁硼磁钢生产作为节能环保的朝阳产业,已得到广泛推广。20世纪60年代末稀土永磁材料问世以来,稀土元素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现已有铈、镨、钕、钐和镝等元素用于永磁材料,而且品种和性能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随着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稀土永磁材料的要求量也越来越大。磁性材料包括硬磁材料、软磁材料、半硬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光材料、磁泡材料和磁制冷材料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主要区别是硬磁材料的各向异性场高、矫顽力高、磁滞回线面积大、技术磁化到饱和需要的磁场大。由于软磁材料的矫顽力低,技术磁化到饱和并去掉外磁场后,它很容易退磁,而硬磁材料由于矫顽力较高,经技术磁化到饱和并去掉磁场后,它仍然长期保持很强的磁性,因此硬磁材料又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
磁钢的生产过程一般有原材料准备→冶炼→铸锭→破碎与制粉→磁场取向与压型→烧结→回火→机加工与表面处理→检测,烧结过程是将粉末压坯加热到粉末基体相熔点以下,进行保温处理一段时间。目的是提高压坯密度,改进粉末颗之间的接触性质,提高强度,使磁体具有高永磁性能的显微组织特征。在烧结工序中,需要将烧结炉进行抽真空后高温加热处理,因此,烧结炉的密封性能尤为重要。而现有的烧结炉其送料口的阀门结构较为复杂,其操作程序过多,不利于烧结工序的快速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烧结炉的送料口阀门进行结构改进,在提升密封性能的同时,简化阀门操作程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钢烧结炉的送料口阀门,以提升烧结炉的密封性,使烧结炉的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磁钢烧结炉的送料口阀门,包含有转接管,该转接管与磁钢烧结炉的送料口相连,转接管的入口处设有密封板,密封板和转接管上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接件,该卡接件使密封板和转接管紧固闭合。
具体地,卡接件包含有卡板与接头,卡板上具有豁口,接头伸入该豁口中,将卡板与接头相连;
卡板沿密封板的径向设置,其尾端固接于密封板上,其头端向密封板外部伸出;
接头的头端设有锁紧栓,该锁紧栓与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通过旋动锁紧栓使接头与卡板之间锁紧或松脱;
接头的尾端与翼片相连,该翼片位于转接管的边缘处;
翼片上设有销轴,接头的尾端通过该销轴与翼片相连,接头可在该销轴上转动,使接头与卡板卡接或分离;
为了使密封板与转接管保持紧固连接,卡接件设有至少三组,等间距分布于转接管和密封板上;
转接管与密封板上设有铰链,密封板可通过该铰链在转接管上开合;
转接管的端面设有凹槽,该凹槽中嵌有密封圈,转接管与密封板闭合时将密封圈压紧,使转接管与密封板之间保持密闭;
豁口的出口处具有收紧部,避免接头从豁口中意外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阀门在转接管与密封板上设置了一组卡接件,该卡接件采用接头与卡板的结构,使用时,将接头伸入卡板的豁口中,再将接头上的锁紧栓旋紧即可,其连接与脱断动作均极为简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烧结工作的迅速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磁钢烧结炉的送料口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鹏程磁钢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鹏程磁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55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