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管道连接箍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25075.5 | 申请日: | 2012-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翟文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文善 |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F16L21/035;F16L2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管道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管道连接箍。
背景技术
许多管道是由多根管件连接形成的。目前,连接技术通常采用电熔连接、热熔连接和密封环连接,其中电熔连接和热熔连接均需要电力支持,但好多安装地点处于空旷的野外,不具备电力条件,只能采用发电机发电来满足管道连接的用电需求,并且是将管件逐一连接到管道中,连接点随着管道的铺设发生位置变换,这就需要发电机随之移动,非常不方便;将管件连接到管道时,需要冷却定型后方可进行下一连接点的连接,降低了管道连接的工作效率。密封环连接则密封效果欠佳,容易造成管道中的废水泄露,污染环境。
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带有开口的管道连接箍,将管道连接箍卡扣在两管件的连接端上,通过连接件将开口封紧,实现管道的连接,克服了电熔连接和热熔连接需要电力的弊端。但此种连接方式,管道连接箍的开口处仍容易出现漏液,致使此种结构的管道连接箍未被广泛采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管道连接箍,能够提高管道直接连接的密封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多功能管道连接箍,包括管箍本体,所述管箍本体上设有开口和封闭该开口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箍本体一端的开口侧设有凸块、另一端的开口侧设有与凸块相配装的插槽。
优选的,所述管箍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管箍本体呈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管箍本体的材质为聚烯烃。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优选的,两个开口在管箍本体内壁上形成的开合线位于管箍本体的同一轴截面上。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管道连接箍还包括密封带,所述密封带填充于管箍本体与所连接管道的波纹外壁之间形成的缝隙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开设有连接孔的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背部设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管箍本体一端的开口侧设有凸块、另一端的开口侧设有与凸块相配装的插槽,可使两连接管件的管头插入管箍本体内,然后凸块插装在插槽中,实现管件间的紧固连接,同时提高了联接部的密封性能。
2、由于所述管箍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弹性体,可利用弹性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弹性进一步增加管箍本体与连接管件间的密封性能;弹性体与所述管箍本体采用一体式结构,可更加方便管件的连接。
3、管箍本体选用聚烯烃材料,可提高管箍本体的耐压、耐腐蚀性能。
4、采用一个开口时,一般用于外径小于或等于40厘米的管道,而采用两个开口时,一般用于外径大于40厘米的管道,并且两个开口在管箍本体内壁上形成的开合线位于管箍本体的同一轴截面上,使管箍本体的敞口贴近其轴截面,便于管件在管箍本体内的卡接放置。
5、由于多功能管道连接箍还包括密封带,所述密封带填充于管箍本体与所连接管道的波纹外壁之间所形成的缝隙中,可使此种多功能管道连接箍应用于外壁凹凸不平的管件,扩宽其应用范围。
6、连接件选用开设有连接孔的连接板,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连接板的背部设有加强筋,防止连接板由于过度连接而变形,协助连接板对管箍本体的开口实现稳固而可靠的封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处于使用状态一的轴截面图;
图6是实施例一处于使用状态二的轴截面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向视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10图9的D向视图。
图中标记:1、管箍本体;2、弹性体; 3、凸块;4、插槽; 5、连接板;
6、加强筋;7、连接孔;8、密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文善,未经翟文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5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