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水或热泵机组用离心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3606.7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岳亚苏 |
地址: | 40133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水 机组 离心 压缩机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水或热泵机组用离心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空调、化工、医药等行业普遍使用的离心式冷水或热泵机组,其运行时为使相对更纯的冷媒用于制冷循环以及保障压缩机轴承的正常润滑,必须将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进行充分分离,离心式压缩机上安装的用于分离冷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的钢丝网分离器,通常由于分离效果不好导致一部分润滑油液滴随排出的冷媒气一起进入机组制冷循环,被冷媒气带走的润滑油液滴随冷媒一起参与制冷循环后,严重降低了机组的压缩和换热效率,致使整台机组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为取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常规的解决方法是提高钢丝网的精度和加大钢丝网的厚度和尺寸,从而钢丝网的目数越来越多,在保证一定压力损失的条件下,钢丝网的尺寸越来越大,造成相应的成本增高,且不利于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分离压缩机冷媒和润滑油液混合物的油气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水或热泵机组用离心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密闭的筒体、设置在密闭筒体上的油气混合物进口、冷媒气出口、液态润滑油液出口,所述筒体内壁与一折流板两侧连接,该折流板顶面与筒体顶面连接,折流板底端和筒体底部之间设置能使气流通过并改变方向的空隙,所述油气混合物进口和冷媒气出口安装在筒体的上部,且分别置于折流板的两侧,所述液态润滑油液出口位于筒体最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因为在筒体内设置了折流板,当油气混合物进入筒体后流经折流板改变流向,在筒体内形成气旋,其中液态润滑油滴则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洒落到筒体内壁和底部后,由液态润滑油液出口排出,从而实现润滑油和冷媒气的分离。该分离器分离效果好,舍弃了过滤网等部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上盖板; 2、筒体本体; 3、折流板; 4、下盖板; 5、液态润滑油液出口; 6、冷媒气出口; 7、油气混合物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冷水或热泵机组用离心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密闭的筒体、设置在密闭筒体上的油气混合物进口7、冷媒气出口6、液态润滑油液出口5,所述筒体内壁与一折流板3两侧连接,该折流板3顶面与筒体顶面连接,折流板3底端和筒体底部之间设置能使气流通过并改变方向的空隙,所述油气混合物进口7和冷媒气出口6安装在筒体的上部,且分别置于折流板3的两侧,所述液态润滑液出口5位于筒体最下部。因为在筒体内设置了折流板3,当油气混合物进入筒体后流经折流板3改变流向,在筒体内形成气旋,其中液态润滑油滴则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洒落到筒体内壁和底部后,由润滑油出口排出,从而实现润滑油和冷媒气的分离。该分离器分离效果好,舍弃了过滤网等部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护。
所述筒体由上盖板1、下盖板4和筒体本体2组成,所述折流板3两侧与筒体本体2侧壁无间隙连接,折流板3顶面与上盖板1无间隙连接,所述液态润滑液出口5位于下盖板4上,所述折流板3至少为一块。为了使分离效果更好,油气混合物进口7中心与折流板3在俯视方向夹角选用30度,冷媒气出口6和油气混合物进口7在俯视方向的夹角选用90度。所述折流板3为长短边设置,底端为一斜面,短边靠近油气混合物进口7,斜面中心距离下盖板4高度为筒体本体2直径的0.8-1.2倍。折流板3长短边的设置能减小气体的压力损失,而且这种设计能使油气混合物分离的效果更好。
如图1到图3所示,由上盖板1、下盖板4和筒体本体2组成的密闭的筒体内设置了一块折流板3,为了减小气体的压力损失,折流板3为长短边设置,油气混合物进口7和冷媒气出口6都设在筒体上部,同时油气混合物进口7与折流板3在俯视方向成30度角安装并处于靠近短边的位置,冷媒气出口6安装在折流板3另一侧并和油气混合物进口7呈90度设置。同时设置斜面中心距离下 盖板4高度为筒体本体2直径的1倍,当油气混合物撞击到折流板时形成气旋,由于折流板3两侧端面和上端面分别与筒体本体2和上盖板1密封连接,这样能使油气混合物气体都能通过折流板3底端,保证了分离效果。当气体进入筒体形成气旋后,油气混合物中的液态润滑油液由于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甩到筒体侧壁和底部,并经由设置在下盖板4上的液态润滑油液出口5排出,分离后的冷媒气则通过冷媒气出口6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3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