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厌氧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2896.3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钟娅玲;钟雨明;高利梅;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垃圾处理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厌氧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餐厨垃圾也随之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达几千万吨,餐厨垃圾直接排放掉不仅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由于餐厨垃圾未进行减量化处理前水分占50%以上,如果用于焚烧发电,热值很低;如果直接将餐厨垃圾掩埋,除了占用有效的土地资源以外,餐厨垃圾渗出水还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生化处理,尤其是厌氧反应,通过一系列反应将餐厨垃圾转化成有用的成分,比如,厌氧反应生成沼气,残渣制成动物饲料,最后剩余的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从而将餐厨垃圾处理干净。但是,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一定的油脂,在进行厌氧反应的时候,餐厨垃圾里密度较小的物质或反应残渣会因为油脂而浮在液面上,并聚集在一起,这样不仅造成餐厨垃圾反应不彻底,聚集的浮渣还不能及时排出反应罐,对反应罐造成堵塞,影响整个餐厨垃圾的正常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能够防止浮渣聚集,避免堵塞反应罐,从而保证餐厨垃圾的正常处理的厌氧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厌氧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罐和管道泵,所述反应罐内的上部设有多个喷头,所述管道泵位于反应罐外,管道泵的输入口通过管道与反应罐的下部连通,管道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反应罐内的喷头连通。
管道泵将反应罐下部的混合物提升至反应罐上部,并经喷头喷出,通过不停地循环,从而可以将反应罐内的浮渣冲散,防止浮渣聚集,同时也使得餐厨垃圾混合更充分,有利于更彻底地实现厌氧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还通过管道与管道泵的输入口连通,所述管道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反应罐的下部连通,所述反应罐的底部与管道泵的输入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管道泵的输出口与喷头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且喷头与管道泵的输入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控制阀,且管道泵的输出口与反应罐的下部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四控制阀。
两条新的管道,即喷头与管道泵的输入口连通的管道、管道泵的输出口与反应罐的下部连通的管道,组成了新的循环回路,可以将反应罐上部的浮渣等混合物通过管道泵抽到反应罐下部,防止浮渣等混合物在反应罐上部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上部的内壁上设有液面线。反应液在反应罐内反应的时候,液面基本上维持在液面线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所有的喷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水平面位于液面线以下30cm处。
所述相邻喷头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相邻喷头之间的距离为5cm。
所述喷头与反应罐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罐外设置管道泵,将反应罐下部的混合提升到反应罐上部,经喷头喷出,并不断地循环,这样,能很好地防止浮渣在反应液面上聚集,并可使反应物混合充分,使反应更彻底。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条新的循环路径,可以将反应罐上部的浮渣抽到反应罐下部,并不断地循环,通过调节各个控制阀的开闭,可实现循环路径的切换,这样能使反应物的混合更充分,反应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反应罐,2、喷头,3、管道泵,4、第一控制阀,5、第二控制阀,6、第三控制阀,7、第四控制阀,8、液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反应罐1和管道泵3,反应罐1内的上部设有多个喷头2,管道泵3位于反应罐1外,管道泵3的输入口通过管道与反应罐1的下部连通,管道泵3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反应罐1内的喷头2连通。
本实施例的反应罐1上部的内壁上设有液面线8,反应的时候,反应液基本维持在液面线8附近。
本实施例的所有的喷头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水平面位于液面线8以下30cm处,喷头2的位置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喷射效果,过低时,喷头2的喷射力不够,不足以冲散浮渣;而喷头2的位置过高时,整个喷射力不能较大面积地作用于浮渣,冲散效果不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2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