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层建筑物施工集水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1750.7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4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夏晓军;倪宏达;高李军;宋民伟;沈威;王全逵;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4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 建筑物 施工 集水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特别是一种高层建筑物施工集水坑模板。
背景技术
模板工程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集水坑模板在高层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但是,现有高层建筑物施工集水坑模板是在现场散拼安装,其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不足且不易重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集水坑模板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不足的现象,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物施工集水坑模板,要解决现有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不足且不能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建筑物施工集水坑模板,包括四面和底面围合的无盖箱形面板、内支撑系统和背楞,所述无盖箱形面板包括侧模板和底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上分布有排气孔,所述内支撑系统包括上中下三层平面网格形的横向支撑和九根与横向支撑的九个节点连接的竖向支撑,所述无盖箱形面板的顶面交叉分布有抗浮钢管,所述抗浮钢管与集水坑四周预埋的地锚钢筋连接。
所述无盖箱形面板是木胶合板、竹胶合板或竹木胶合板。
所述竖向支撑和横向支撑的材质是木方或钢管。
所述竖向支撑与横向支撑的连接是榫卯连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横向支撑的间距为600mm;所述竖向支撑的间距为6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集水坑模板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拆模后,稍加修复即可再次使用于同尺寸的集水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无盖箱形面板、1.1-侧模板、1.2-底模板、1.3-排气孔、2-内支撑系统、2.1-横向支撑、2.2-竖向支撑、3-背楞、4-抗浮钢管、5-地锚钢筋、6-集水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高层建筑物施工集水坑模板,包括四面和底面围合的无盖箱形面板1、内支撑系统2和背楞3,无盖箱形面板1包括侧模板1.1和底模板1.2,其特征在于:底模板1.2上分布有排气孔1.3,内支撑系统2包括上中下三层平面网格形的横向支撑2.1和九根与横向支撑2.1的九个节点连接的竖向支撑2.2,无盖箱形面板1的顶面交叉分布有抗浮钢管4,抗浮钢管4与集水坑6四周预埋的地锚钢筋5连接。
所述无盖箱形面板1是木胶合板、竹胶合板或竹木胶合板。所述竖向支撑2.2和横向支撑2.1的材质是木方或钢管。所述竖向支撑2.2与横向支撑2.1的连接是榫卯连接或螺栓连接。所述横向支撑2.1的间距为600mm;所述竖向支撑2.2的间距为600mm。
制作该集水坑模板时应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集水坑模板制作:采用15mm木胶板制作板面,利用木方制作40×90mm背楞,间距250mm。根据集水坑尺寸,提前加工成无盖箱形,各阴角处设置90×90mm的木方加强。横向支撑2.1采用90×90mm的木方上、中、下设置三道,上、下横向支撑距模板上、下口300mm。
集水坑模板安装:
模板对准墙体线就位后,集水坑相对两面模板采用90×90mm木方制作的竖向支撑2.2两端支在横向支撑2.1的交点上,采用螺栓固定牢固。竖向支撑上、中、下三道设置,水平向间距600mm。
为防止模板因支撑力而进入结构,在横向、竖向支撑交点处,用双股8#铅丝将对面模板拉紧。底模板每边预埋长500mm的螺纹三级32短钢筋作为地锚钢筋5,与绑扎在底模板钢筋上的附加筋焊牢,采用规格为Φ48的抗浮钢管4与地锚钢筋5锁死,压住集水坑模板使之不上浮,同时在底部模板面上对称设置四个规格为Ф20的排气孔1.3。
模板拆除:
模板应优先考虑整体拆除,便于整体转移重复进行整体安装。先拆除抗浮钢管4、地锚钢筋5、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横向支撑2.1和竖向支撑2.2,之后用撬杠轻轻撬动无盖箱型面板1,使其脱离墙体,即可运走模板。模板拆除时应保证混凝土强度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拆模时,及时将拆下的模板调运到模板堆放区清理,准备下次使用。模板清理时,把板上粘连物清除,并涂刷脱模剂,把拆下的扣件配件集中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1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