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旁路的核电厂反渗透预脱盐浓水回收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21294.6 | 申请日: | 2012-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闫红梅;白玮;白刚;王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旁路 核电厂 反渗透 脱盐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核电厂的除盐水处理中应用的带旁路的反渗透预脱盐浓水回收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的应用,可增加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耐冲击性,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提高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从而提高除盐水系统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背景技术
在核电厂中预脱盐装置作为除盐水生产的反渗透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反渗透技术应用于淡水的回收率约为75%,因此,约有25%的水作为浓水被排放,水的利用率较低。
在淡水资源日益缺乏的情况下,提高水的利用率,尽最大可能节约淡水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提高反渗透系统水的回收率的技术主要采用一级三段反渗透或一级两段反渗透+二级一段浓水回收的方式。一级三段反渗透的方式由于运行不太稳定,一旦出现问题,需全部停掉进行化学清洗,因此会影响产水水质、水量。一级两段反渗透+二级一段浓水回收的方式运行安全性较好,耐冲击性较好,当反渗透浓水回收运行不好时,可关掉此部分,单独进行化学清洗。但由于浓水易污染反渗透膜,化学清洗频繁,系统运行安全性、耐冲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在淡水处理中一级反渗透预脱盐产生的浓水,提供一种带旁路的核电厂反渗透预脱盐浓水回收处理装置,该装置中并联设置了双滤料过滤器及旁路控制阀。通过采用双滤料过滤器,能够对进入浓水反渗透装置的浓水进行预处理,增加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耐冲击性,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通过采用旁路控制阀,在水源水质稳定时,浓水可不经过双滤料过滤器处理,直接进入浓水回收保安过滤器。因此本装置能够在提高整个反渗透系统水的回收率的同时,增加的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节约系统运行能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描述:
一种带旁路的核电厂反渗透预脱盐浓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反渗透脱盐装置及浓水回收反渗透装置,在反渗透脱盐装置与浓水回收反渗透装置之间顺序地设置反渗透浓水箱、浓水提升泵、浓水回收保安过滤器及浓水回收高压泵,反渗透脱盐装置与浓水回收反渗透装置分别与反渗透产水箱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浓水提升泵与浓水回收保安过滤器之间并联设置双滤料过滤器与超越管旁路,超越管旁路上设置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的反渗透脱盐装置通过高压泵与保安过滤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双滤料过滤器上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反渗透浓水箱通过浓水提升泵与双滤料过滤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浓水回收保安过滤器通过进水管道与双滤料过滤器的出水口相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的反渗透脱盐装置为一级两段反渗透脱盐装置,所述的浓水回收反渗透装置为二级一段浓水回收反渗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浓水提升泵后并联设置双滤料过滤器与超越管旁路,并在超越管旁路上设置控制阀,使反渗透预脱盐浓水回收处理装置运行稳定、系统安全性高、耐冲击性好。超越管旁路的设置,可通过监测进水的水质并根据系统的运行经验,进行切换运行,降低系统的运行能耗。浓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回收率为50%-60%,一级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为75%,通过反渗透预脱盐浓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应用,整个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可达87.5%-90%,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级两段反渗透+带旁路控制阀的双滤料过滤器+二级一段浓水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在淡水处理中一级反渗透预脱盐产生的浓水,提供一种带旁路的水处理装置,水处理装置中设置了双滤料过滤器及超越管旁路,并在超越管旁路上设置控制阀。采用双滤料过滤器可对进入浓水反渗透装置的浓水进行预处理,能够增加系统的使用安全性和耐冲击性,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采用超越管旁路及控制阀,在水源水质稳定时,浓水可不经过双滤料过滤器处理,直接进入浓水回收保安过滤器。本装置在提高整个反渗透系统水的回收率的同时,又增加了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节约系统运行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1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玻璃击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压传动的车辆底盘及工程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