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驻极体传声器外壳及其新型驻极体传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20953.4 | 申请日: | 2012-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1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姜增文;赵志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邸建凯 |
| 地址: | 261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驻极体 传声器 外壳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声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驻极体传声器外壳及其新型驻极体传声器。
背景技术
麦克风(Microphone)学名为传声器,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也称作话筒或微音器。目前现有的麦克风主要有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和最近新兴的硅微传声器,此外还有液体传声器和激光传声器等。
圆形驻极体传声器设置有外壳,外壳用来放置振动组件。组装振动组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由于装配的配合性问题导致经常出现松紧不良的现象,造成产品浪费极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振动组件会出现掉腔体、无腔体等不良现象,甚至导致客户投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驻极体传声器外壳,在传声器的装配时可以省去振动组件扣腔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驻极体传声器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内壁喷涂有静电粉涂层。
进一步:所述静电粉涂层的上沿到所述外壳的上沿的距离在0.25mm~0.3mm之间,所述静电粉涂层的下沿到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面的距离在0.15mm~0.2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驻极体传声器,在传声器的装配时可以省去振动组件扣腔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驻极体传声器,包括外壳和极环,在所述外壳和所述极环之间设置有静电粉涂层。
进一步:所述静电粉涂层喷涂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静电粉涂层的上沿到所述外壳的上沿的距离在0.25mm~0.3mm之间,所述静电粉涂层的下沿到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面的距离在0.15mm~0.2mm之间。
进一步:所述静电粉涂层设置在所述极环的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外壳内壁上喷涂静电粉涂层来代替腔体,采用新外壳制作驻极体传声器,可以去掉腔体,从而在传声器的装配时可以省去振动组件扣腔体工序。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不用腔体,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同时减去扣装振动组件的步骤,减少人工成本,而且随着背极板及膜片有效面积的加大,能提高灵敏度,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从而更大的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涂有静电粉涂层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涂有静电粉涂层的外壳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涂有静电粉涂层的外壳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壳内壁的喷涂静电粉涂层的方式取代腔体,同时实现与外壳的绝缘。相应的,极环等其他零部件的外形尺寸经适当变化后,可以实现MIC的功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外壳11外形呈圆柱形,一端开口另一端开有声音通孔,在外壳11的内壁喷涂有静电粉涂层12。
以40系列产品为例,喷涂时,静电粉涂层12的上沿距外壳11的上沿预留0.25mm~0.3mm,静电粉涂层12的下沿距离外壳11内壁底面预留0.15mm~0.2mm,预留空间用于实现外壳11与接线板和背极板的导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采取在极环侧壁上喷涂或者刷静电粉涂层12,来代替喷涂在外壳11的内壁上的静电粉涂层12。静电粉涂层12喷涂在极环的侧壁,极环的顶面和底面并没有静电粉涂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0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