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20772.1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4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廖承林;王丽芳;李均锋;邓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电力 传输 装置 | ||
1.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包括并联有第一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器(C1)的发射线圈(10),并联有第二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器(C2)的发射端放大线圈(20),并联有第三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器(C3)的接收端放大线圈(30),以及并联有第四并联谐振补偿电容器(C4)的接收线圈(40);电能由串联在所述装置前端的高频电源(11)流向发射线圈(10),发射端放大线圈(20),接收端放大线圈(30)和接收线圈(40),供串联在所述装置后端的负载(41)使用;所述的发射线圈(10)与发射端放大线圈(20)构成发射装置,接收端放大线圈(30)与接收线圈(40)构成接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线圈(10)、发射端放大线圈(20)、接收端放大线圈(30)和接收线圈(40)的大小相同,发射线圈(10)、发射端放大线圈(20)、接收端放大线圈(30)和接收线圈(40)平行放置,发射线圈(10)、发射端放大线圈(20)、接收端放大线圈(30)和接收线圈(40)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四个所述的线圈依次摆放顺序为发射线圈(10)、发射端放大线圈(20)、接收端放大线圈(30)、接收线圈(40),或接收线圈(40)、接收端放大线圈(30)、发射端放大线圈(20)、发射线圈(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线圈(10)和发射端放大线圈(20)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所述的接收端放大线圈(30)和接收线圈(40)的距离小于10mm;发射端放大线圈(20)和接收端放大线圈(30)之间的距离为10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1)、第二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2)、第三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3)和第四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4)的大小可调,并可通过调节4个所述的并联谐振补偿电容的值改变4个线圈对磁场的放大倍数和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1,C2,C3,C4)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工作的电压频率在20kHz至500kHz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放大线圈(20)与第二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2)的固有谐振频率与输入所述的装置电压频率的偏差小于30%,接收端放大线圈(30)与第三并联谐振补偿电容(C3)的固有谐振频率与输入所述装置电压频率的偏差小于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207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