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液压缓冲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19159.8 | 申请日: | 2012-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继勇 |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F16F9/34;F16F9/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6 | 代理人: | 褚治保 |
| 地址: | 445035 湖北省恩施土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液压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是用来缓冲冲击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在自动化机械作业中可减小震动及噪音,将移动中物体所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于大气中,在动作中将物体平衡有效的停止。目前缓冲器普遍采用气压以及液压缓冲器,而液压缓冲器在很多液压机械中应用很广。常见的液压缓冲器采用外缸体和内缸体的双缸体结构,且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结构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且由于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缸体的管壁厚度也会有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液压缓冲器,采用单缸体的设计,且缸体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新型液压缓冲器,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的顶部有开口,外管壁上设置有螺纹,且在内部形成一个腔室;
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活塞杆上部设置有撞击头,活塞杆下部设置有从杆臂通向活塞杆底部的过油通道,所述活塞杆下部穿过所述缸体顶部开口,置于所述缸体的腔室内;
单向阀装置,置于所述缸体的腔室内,并设置有相互通连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一个球形件,并设置有一个销钉;
复位弹簧装置,置于所述腔室的储油区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体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且为单缸体;
所述活塞杆组件,还包括套装在活塞杆上的导向管装置、卡片、以及一个以上的过油垫片和一个以上的油封,其中,所述过油垫片套装在所述活塞杆下部一端,然后向所述活塞杆上部方向依次套装有所述导向管装置、所述油封以及所述卡片,所述导向管装置与所述缸体的管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在所述环形空间,设置有储压海绵;
所述单向阀装置,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单向阀装置与所述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过油通道对应连通。
所述复位弹簧装置所处的储油区域通过连通装置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装置包括一个金属材料的导向管和一个套装在导向管上的塑胶圈。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的外部,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装有至少一个软胶垫片。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件为钢珠。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装置为所述缸体上设置的至少一个过油槽。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装置为所述单向阀装置、套装在活塞杆下部的过油垫片,与所述缸体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单缸体的设计,且缸体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塑胶材料的缸体的厚度可以增加,避免了金属缸体管壁厚度受到技术限制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在图中, 1、缸体;2、活塞杆;3、单向阀装置;4、复位弹簧装置;5、软胶垫片;6、缓冲头;10、储油区域;21、过油通道;22、卡片; 23、过油垫片;24、塑胶圈;25、油封;26、撞击头;27、储压海绵;28、导向管;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33、球形件;34、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液压缓冲器,包括
缸体1,所述缸体1的顶部有开口,外管壁上设置有螺纹,且在内部形成一个腔室;
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杆2,活塞杆2上部设置有撞击头26,活塞杆2下部设置有从杆臂通向活塞杆2底部的过油通道21,所述活塞杆2下部穿过所述缸体1顶部开口,置于所述缸体1的腔室内;
单向阀装置3,置于所述缸体1的腔室内,并设置有相互通连的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且所述第二通道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31的直径,所述第二通道32内设置有一个球形件33,并设置有一个销钉34;
复位弹簧装置,置于所述腔室的储油区域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体1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且为单缸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继勇,未经张继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9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调节机控制装置、设施设备系统以及程序
- 下一篇:轧制生产线及相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