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开门式外压气密试验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8783.6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庄宇;韩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门 压气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压气密试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快开门式外压气密试验罐。
背景技术
快开门式结构的设备能够实现频繁的罐体的加压、保压、降压及釜盖的关闭开启过程,是实现试验件反复进入罐体的理想设备。若将此大型快开门结构用于外压气密试验罐,将拓宽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领域,但现有设计中存在着主要设计问题如下:
(1)防静电设计,设备上不允许安装电器设备;
(2)釜盖、釜体法兰强度要求问题;
(3)罐内工作平台及运输轨道的设计、制造安装的技术要求问题;
(4)三支座的强度及安装问题;
(5)釜盖与釜体法兰的密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快开门式外压气密试验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压气密试验罐无法采用快开门式结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釜类卧式快开门结构,釜体的下部设置支座;釜体的一端设置活动釜盖,活动釜盖上设有采用液压马达为动力的釜盖开启系统;釜体的内部安装釜体工作平台及运输轨道。
所述的活动釜盖与釜体通过釜盖法兰、釜体法兰直接咬合方式连接,釜盖法兰、釜体法兰采用密封圈承压密封的密封结构,密封圈材料采用丁晴橡胶。
所述的釜盖开启系统为安全联锁装置,其结构包括锁紧机构和控制机构,锁紧机构设置在手摇减速器上,控制机构设置在釜盖上;所述的锁紧机构为,套筒的一端设置在接管内腔中,并与提升盘相连; 套筒的另一端伸出接管,并与锁板相连;止动销设置在套筒内;所述的控制机构为,球阀及限位挡块设置在釜盖上,安全手柄、挡板及球阀同轴设置,安全手柄和球阀分别设置在轴的两端,挡板设置在临近安全手柄的一端。
所述的套筒与提升盘之间设有密封垫;套筒与接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
所述的釜体包括椭圆形封头、筒体、釜体法兰。
所述的釜体内壁设置导静电接柱。
所述的活动釜盖包括球形封头和釜盖法兰;活动釜盖开启方向为周向的旋转和沿侧面的回转。
所述的运输轨道采用43号重轨。
所述的运输轨道由安装在釜体内均布的支板支撑,支板与支座对应设置,支板两侧设置加强筋板,各支板开槽嵌入槽钢安装在重轨上;运输轨道平行地面安装,运输轨道两侧铺设花纹板形成工作平台,支板与釜体内锁链接触处安装塑料绝缘体。
所述的支座采用三鞍座水平安装方式,支座上设置导静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釜类卧式快开门结构的应用,减少了设备的操作空间。由于设计条件不允许安装电器设备,用液压马达提供釜盖开启所需动力,提高了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保证釜盖在零压力状态下安全开启,只采用手动安全联锁装置。为避免试验件由于静电作用产生破坏,在罐内壁设置导静电接柱,罐体支座上设置导静电结构。罐内导轨支板与锁链接触处安装塑料绝缘体。采用三鞍座水平安装方式,避免了因罐体重量不均分布导致的单一支座受局部载荷过大的情况的发生。重轨由安装在罐内均布的支板支撑,运输轨道两侧铺设花纹板形成工作平台,由此保证了运输的安全平稳及罐内操作的方便。釜盖与釜体法兰的密封因采用了密封圈加压密封和丁晴橡胶密封材料,使得釜盖开启和装配更加灵活;配备了安全联锁装置,与同类型产品相比,除了能达到的基本功能外,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从而提高了其控制精度,保证了罐体的安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釜盖与釜体法兰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锁紧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控制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紧机构,2、活动釜盖,3、支座,4、釜体工作平台及运输轨道,5、筒体,6、控制机构,7、安全阀,8、封头,9、密封圈,10、球阀V1,11、球阀V2;101、锁板,102、套筒,103、止动销,104、法兰I,105、法兰II,106、密封垫,107、提升盘,108、接管;601、安全手柄,602、挡板,603、限位挡块,604、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8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了糖酯的树脂改性剂和光学膜
- 下一篇:表壳和腕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