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桩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7986.3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蒋方靖;孙伟明;黎亚舟;张品;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E02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体领域,具体涉及沉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桥墩桩基采用钢管复合桩型式,钢管桩直径分为2.5m、2.2m、2.0m三种,桩长从31~77m。由于墩台采取预制安装工艺,对沉桩精度要求极高。对沉桩精度要求已远超水工规范标准,并且施工现场为无掩护外海,受潮汐,天气情况影响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对现场沉桩施工是一极大考验,不能很好达到预定精度。
因此,摒弃传统沉桩精度控制工艺,设计了一套可拆卸半自动化沉桩定位装置,以满足沉桩精度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沉桩定位装置,定位精度高,而且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沉桩定位装置,由辅助桩,第一层定位平台以及第二层定位平台构成,辅助桩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定位平台和第二层定位平台,
所述第一层定位平台由套管、四周连接桁架、工艺架调平装置构成;
所述第二层定位平台包括由钢梁、连接桁架制作而成的框架,设置钢梁上的沿着X向,Y向移动的移动滑套,以及设置移动滑套上的抱桩机构,能随着移动滑套的移动改变抱桩机构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抱桩机构由对称设置的抱桩油缸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定位平台的移动滑套上还包覆有高分子材料层,构成移动副,承受打桩时巨大的侧向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定位平台通过于设置辅助桩上的工艺架调平装置调平 面位置,工艺架调平装置下方还设置十字支撑板,用于作为Z向调整时的反力架。
优选的,所述辅助桩外表面设置一辅助桩套管,并由抱紧油缸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定位精度高
根据本工程沉桩设计要求而设计的定位装置已完全能满足要求,理论上沉桩精度甚至能达到平面位置50mm、垂直度在1/250范围内。
2、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
由于采用半自动化定位装置,使沉桩定位操作较为方便。并且采取整体式安装,使定位平台安装时间大大缩短。经过测算,采取该定位装置沉桩与传统搭设桁架式限位装置沉桩相比,按一个墩台6根桩计,使用该装置沉桩要快2-3天,对施工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桩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桩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4,沉桩定位装置,由辅助桩1,第一层定位平台以及第二层定位平台构成,辅助桩1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定位平台和第二层定位平台,
所述第一层定位平台由套管4、四周连接桁架12、工艺架调平装置8构成;
所述第二层定位平台包括由钢梁2、连接桁架3制作而成的框架,设置钢梁2上的沿着X向,Y向移动的移动滑套6,以及设置移动滑套6上的抱桩机构5,能随着移动滑套6的移动改变抱桩机构5的位置。
抱桩机构5由对称设置的抱桩油缸7构成。
第二层定位平台的移动滑套6上还包覆有高分子材料层,构成移动副,承受打桩时巨大的侧向力。
第一层定位平台通过于设置辅助桩1上的工艺架调平装置8调平面位置,工艺架调平装置8下方还设置十字支撑板9,用于作为Z向调整时的反力架。
辅助桩1外表面设置一辅助桩套管10,并由抱紧油缸11固定连接。
定位装置安装流程为:
辅助装沉桩→第一层定位平台安装→第二层定位平台安装
1)辅助桩沉桩
4根辅助桩采用50m长直径2m壁厚20mm的钢管桩,为了减少辅助桩的桩位偏差,便于定位平台的安装定位,采用打桩船配备DZ240液压锤进行辅助桩沉桩,采用打桩船GPS定位沉桩可以确保桩平面位置在30cm、标高20cm以内。
2)第一层定位平台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7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锁式钢支撑顶紧装置
- 下一篇:地基压实度分层联合测定和长期监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