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7807.6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17;G01R31/02;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23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漏电 强度 指示 功能 电源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现代家庭内部使用的各种家用电器因时间较长,电气老化及暴雨天气墙面漏雨、空气湿度过大等各种因素会导致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而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 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在有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24V。目前市场上的配电插座,大多带有保护功能,但是不能指示漏电电压的强度,因此也就不能及时直观地通知用户家用电器漏电的强度及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接线方便,功能完备,能够及时直观地通知用户家用电器发生了漏电的情况,且能告知用户漏电强度,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包括设有三芯插孔的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通过电源线与市电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内部设置有漏电检测及漏电强度指示电路,所述漏电检测及漏电强度指示电路包括漏电检测电路、用于在漏电时发出声音报警信号的蜂鸣器报警电路和用于指示漏电强度的LED灯指示电路,以及与漏电检测电路相接且用于为蜂鸣器报警电路和LED灯指示电路供电的5V电源电路,所述漏电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源线中的火线L和零线N相接,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LED灯指示电路和5V电源电路均与所述电源线中的零线N相接。
上述的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为固定式插座本体,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内部,所述LED灯指示电路中的LED灯和蜂鸣器报警电路中的蜂鸣器均外漏在所述插座本体的顶面上。
上述的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为移动式插座本体,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插座本体外部,所述电源线上连接有用于连接市电的插头,所述LED灯指示电路中的LED灯和蜂鸣器报警电路中的蜂鸣器均外漏在所述插座本体的顶面上或侧面上。
上述的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由电阻R1、整流二极管D1、以及极性电容C1和C2构成,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1的正极均与所述电源线中的火线L相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1的负极均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相接,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和极性电容C2的正极均与所述5V电源电路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电源线中的零线N相接。
上述的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5V电源电路由稳压芯片W7805以及极性电容C3和C4构成,所述稳压芯片W7805的引脚1和极性电容C3的正极均与所述极性电容C2的正极相接,所述稳压芯片W7805的引脚2、极性电容C3的负极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均与所述电源线中的零线N相接,所述稳压芯片W7805的引脚3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接且为所述5V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
上述的一种带有漏电强度指示功能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由蜂鸣器LS1、三极管Q1、以及电阻R2和R3构成,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 3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相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均与所述蜂鸣器LS1的正极相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和蜂鸣器LS1的负极均与所述电源线中的零线N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7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面插座
- 下一篇:一种新型槽式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