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状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17456.9 | 申请日: | 2012-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2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堀川智崇;古田诚;河西秀和;铃木菜实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导光板的侧方配置光源的侧灯型面状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所使用的背光灯中,为了提高显示画面的进一步的可视性,而进一步地增加了对高亮度化的要求。
但是,在安装作为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基板形成的现有的连接配线的图案形状中,能够搭载的LED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限制,从而LED灯个数存在一定限制。
此外,作为本申请所涉及的文献的公知发明,存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3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7320号公报
图5(a)是表示现有侧灯型背光灯的光源部的俯视图,图5(b)是放大表示现有侧灯型背光灯的光源部中的基板(安装LED的电路基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如图5(a)所示,以往的侧灯型背光灯以多个搭载在基板102上的LED101与导光板103的侧端面103s抵接的方式配设。多个LED101从导光板103的侧端面103s向导光板的内部照射光。
供多个LED101搭载的基板102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板),如图5(b)所示,基板的表面被绝缘层的表护层(cover lay)104覆盖。而且,分别连接各LED101的一对电极(未图示)的接线片(land)102r,包含与接线片102r连接的连接配线(导通图案)的一部分在内从表护层104的开口104k露出。换言之,对邻接的LED101的对置的接线片102r彼此进行连结的连接配线的一部分,被表护层104的一部分覆盖。而且,在基板102上以间距pt1(参照图5(b))的间隔配置有多组与各LED101的一对电极对应的一对接线片102r。
然而,如上所述,对于移动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所使用的液晶面板的背光灯、即面状照明装置,要求更高亮度化。作为其对策之一,研究有将更多的LED101配置于导光板103的侧面亦即入光面(侧端面103s)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产生下述两点问题。
第一点,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地那样,在串联地驱动所有的LED的情况下,驱动电压变得过大。
第二点,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地那样,由于表护层的加工限制、相对于连接配线的粘贴位置精度的限制,所以在邻接的LED之间设置表护层变得困难。若在配设于邻接的LED之间的连接配线上不存在表护层,则担心会因粘合强度不足而导致断线。
上述两点问题(课题)中的、第一点能够通过采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来解决,即,通过将所有的LED101分成多个组而进行驱动来降低驱动电压。
然而,对于第二点而言,在采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情况下,即,采用在将所有的LED分成多个组之后、以使属于不同组的LED彼此邻接的方式配置的结构的情况下,无法保持原样地采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连接配线。
以上由于在专利文献2中以串联连接邻接的LED彼此为前提,所以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的基础上,将邻接的不同组的LED彼此连接。即,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是使相同组的LED彼此串联连接的结构,所以无法使邻接的不同组的LED彼此串联连接。
除了上述两点问题(课题)之外,为了在较高的水平下稳定地实现面状照明装置的照明特性(高亮度以及照明的均匀化),而需要将所有的LED高精度地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为此,需要高精度地进行将LED安装在FPC(的接线片)时的自对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靠性高、且能够稳定地实现高亮度以及照明的均匀化的面状照明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蓓亚株式会社,未经美蓓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7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量输送单元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风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