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橡胶剥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6264.6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5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任家隆;任和;宋刚;董飞飞;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橡胶 剥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橡胶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废旧轮胎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旧轮胎产生量达1.3亿条,居世界第2位。废旧轮胎大量的产生和总量的持续增长使得轮胎处理成为一个日益令人关注的产业。尤其是被称为“ 黑色污染” 的废旧轮胎, 既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垃圾,处理好了是可再生资源,处理不好则变为有毒、有害的垃圾。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是一项循环经济工程。不仅要求在将“ 废弃物” 转化成新资源时成本要低,不产生新的污染源,而且还要求由废弃物转化过来的新资源是可用的,最好是能够被大量地使用和消费,否则将造成新资源的积压和浪费,无法形成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如何防止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是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行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各国对轮胎的回收都想了很多方法,然而已有的轮胎回收装置要么回收效果不佳,要么就是回收效果好却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橡胶剥离装置,可以将经过铣削之后的废旧轮胎橡胶进一步挤压碾碎剥落,保证轮胎回收效果的同时控制回收成本。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胎橡胶剥离装置,包括动力装置、粗加工装置、细加工装置和箱体底座,所述箱体底座的上面设有传料板,箱体底座的内部设有倾斜的接料板,所述粗加工装置包括上嵌合辊、下嵌合辊、调节支撑架和用于调节上嵌合辊与下嵌合辊之间间距的调节装置,上嵌合辊和下嵌合辊的圆周上设有相互啮合的嵌合齿,上嵌合辊与下嵌合辊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细加工装置包括上直齿齿轮辊、下直齿齿轮辊、调节支撑架和用于调节上直齿齿轮辊与下直齿齿轮辊之间间距的调节装置,所述上直齿齿轮辊和下直齿齿轮辊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直齿齿轮;所述动力装置为粗加工装置和细加工装置提供驱动力。
所述粗加工装置有两组,两组粗加工装置串联连接;所述细加工装置有两组,两组细加工装置串联连接。
所述下嵌合辊包括第一轴,第一轴两端分别装有圆盘,圆盘通过第一组键在第一轴上实现周向固定,圆盘通过固定套筒在第一轴上实现轴向固定;所述下嵌合辊包括第二轴,第二轴的一端开有键槽安装有大带轮,大带轮由键实现周向固定、由双圆螺母实现轴向固定;第二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轴承端盖,轴承端盖与固定套筒实现第二轴的轴向固定。
所述第一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底座上,并由固定小板固定;第二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嵌合辊调节块上。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中心线互相平行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所述下直齿齿轮辊包括第六轴,第六轴上装有一组直齿齿轮,由第二组键实现直齿齿轮的周向固定、由固定套筒实现直齿齿轮的轴向固定;所述上直齿齿轮辊包括第七轴,第七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辊调节块上,通过两端的轴承端盖将第七轴固定。所述第六轴和第七轴中心线互相平行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橡胶剥离装置,主要用于轮胎经过上道铣削加工工序之后钢丝被抽丝之前的废旧轮胎上橡胶的剥落:将经过铣削之后的废旧轮胎橡胶进一步挤压碾碎剥落,然后通过后续的钢丝抽丝机构将废旧轮胎橡胶与钢丝彻底分离。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橡胶剥离装置,通过使用纯机械的方法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既可以减少污染又保证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操作简单,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度调节装置可以对不同厚度的轮胎经行剥离,适用面广,经济效益好,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零部件名称与标号对应关系如下:传料板支架1、箱体底座2、传料板3、固定小板4、第一轴5、V带6、调节支撑架7、第二轴8、导程柱9、套筒10、双圆螺母 11、双头螺柱12、嵌合辊调节块13、嵌合齿14、调节弹簧15、第一组M12螺栓16、第三轴17、第一大带轮18、小圆盘19、第二大带轮20、第四轴21、调节块轨道22、电机转轴23、双圆螺母24、轴25、第五轴27、锁紧螺母28、垫圈29、固定螺母30、垫圈31、小带轮32、电机33、第三大带轮34、第六轴35、第七轴36、轴承端盖37、齿轮辊调节块38、支架横梁39、M16地脚螺栓40、第一组键41、第二组M12螺栓42、接料板43、固定套筒44、轴承45、直齿齿轮46、第二组键47、轴承盖48、第三组键4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6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