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自发光警示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3327.2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6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净;李景魁;孙培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5/38 | 分类号: | G08B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1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发光 警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示带,特别涉及一种自发光的警示带,属于交通警示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数量也日益增多,道路上的车辆变得越来越多,交通秩序也因此变得复杂。尤其是在夜间,有些路段路灯灯光昏暗,甚至没有路灯,在这种情况下在马路上行走或是骑车或是驾车,都十分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究出一种警示带,通过警示带中强烈的颜色反差来提示路过的人或车辆,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它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警示带多为被动反光式的,如果对面的车辆没有灯光或由于拐弯等原因灯光没有照到的话,就无法起到警示作用,不利于人们的安全。另外,有些警示带结构过于复杂,不但仍旧采用反光式,而且体积过大,对于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不便携带。而如2000年公告的CN 9922931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带红外反射警置的“全方位警示带”,这样的警示带上装有红外反射警置,解决了体积小便于携带的问题,但由于结构简单,工作模式单一,耗电量大,无法根据情况控制自发光的反射,因此,未能起到节能的同时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发光的警示带,通过在带体上设置发光装置,且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利用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从而利用间隔快闪的LED灯,在自发光的基础上采用简单的结构,体积小巧,适合于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携带的同时,起到自行控制和自发光的效果,节能省电且能防止意外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自发光警示带,包括带体及设在带体上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控制电路板及开关,其中控制电路板包括依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单片机控制电路、LED灯,所述电源和单片机控制电路均设置在带体的内部;所述LED灯位于带体的外壁;所述开关与控制电路板连接。采用这种结构,体积小巧,适合于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携带,还可以充分利用控制电路板的功能,自行根据情况开启或关闭发光装置,节能省电且能防止意外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一个USB通讯接口,该USB通讯接口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通过USB通讯接口可升级单片机控制电路中的程序,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改变发光间隔时间、快闪次数,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体的两端采用相配合可拆装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方便配带或拆卸,节约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粘条毛刺端和粘条毛毡端,粘条毛刺端和粘条毛毡端分别设置在带体的内侧和外侧,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利用粘条的作用,配带在各类物件或身上,使得警示带使用灵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体采用防水材料构成,采用这种结构,能更方便于雨雾天气使用,保护警示带中的发光装置免受雨水浸湿,在雨雾天气中仍然可暴露在外,从而进一步增强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多功能自发光的警示带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多功能自发光的警示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多功能自发光的警示带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标号解释:1-开关,2-电源,3-USB通讯接口,4-单片机控制电路,5-LED灯,6-带体,7-粘条毛刺端,8-粘条毛毡端,9-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自发光警示带,包括带体6及设在带体6上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一个控制电路板)及开关1,其中控制电路板9包括依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2、单片机控制电路4、LED灯5,所述电源2和单片机控制电路4均设置在带体6的内部;所述LED灯5位于带体6的外壁;所述开关1与控制电路板9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3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