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3136.6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7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均;易洪斌;麦伟添;杨治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3/00 | 分类号: | F22B33/00;F22B35/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常用的蒸汽发生装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盛液器直接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此种方式由于所需加热的水的热容量大,所以能量消耗大,产生蒸汽慢,蒸汽量无法有效控制;盛液器整体加热,产生水垢严重;盛液器整体加热沸腾形式,热量散失大,导致产品受热老化,同时容易发生操作人员烫伤,不安全。
另一种是喷水炽热汽化,此方式是利用抽水设备,将水从水箱抽出,喷向汽化室炽热的发热芯上,在发热芯表面高温的作用下,直接汽化。此方式功率高、热能利用率低,热量大部分散失浪费,导致产品受热老化,并容易发生烫伤,不安全;液体直接汽化,水垢严重。
上述现有技术主要缺点有:能量利用率低,耗能高、水垢严重、不安全、无法有效控制蒸汽压力及温度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能量利用率,有效减少水垢,提高发热器安全性能,便于有效控制蒸汽压力及温度的蒸汽发生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水箱1,所述的雾化水箱1上设有雾化器2,所述的雾化水箱1上通过抽吸管道5连接有加热装置3,所述的加热装置3包括与所述的雾化水箱1连接的缸体301,所述的缸体301内设有一次加热腔302和二次加热腔303以及对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和二次加热腔303加热的加热器309,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和二次加热腔303之间设有控制水汽只能从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流入二次加热腔303吸入单向阀304,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与所述的雾化水箱1之间设有只能单向抽入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内的抽汽单向阀305,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内设有活塞306,所述的活塞306上连接有驱动活塞伸缩的驱动装置307,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上设有排出管310,所述的排出管310上串有只能从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排出水汽的排出单向阀308。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和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均为圆柱形腔,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同心设置在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内并与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同心。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307包括铰接在所述的活塞302上的连杆371,所述的连杆371另一端铰接有曲轴372,所述的曲轴372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73。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309为设置在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与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之间的缸壁上的电发热管。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309为设置在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内的电发热管。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单向阀304包括设置在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与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之间的缸壁上的通孔341,所述的通孔341的二次加热腔303一侧设有逆止板342,所述的逆止板342的二次加热腔303一侧顶压有复位弹簧343。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入单向阀304串接在所述的一次加热腔302底部与所述的二次加热腔303底部之间。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出管310上设有泄压阀311,所述的缸体301外壁上设有温控器10。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3有多个。
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371下端设有匚形的下叉,下叉开口端分别与所述的活塞306两侧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先将水雾化成水汽,再进行加热后排出,可以快速产生蒸汽,提高能量利用率,有效减少水垢。
2、本发明发热器设置在加热腔内部,无需整体加热,蒸汽发生装置外部温度不高,避免烫伤,提高发热器安全性能。
3、本发明可以通过控制泄压阀的压力调整温度,便于有效控制蒸汽压力及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3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