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热再生回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12617.5 | 申请日: | 2012-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4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任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利源捷能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21/04 | 分类号: | C01B21/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氮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无热再生回吹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的压缩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尤其是在湿度很大的地带。由于除水后要达到较底的常温露点,压缩空气要在10%到20%,因此,在设计压缩机气量的时候,需要比正常气量增加10%到20%。由于热能损耗和机械效率问题,目前国内外的压缩机设备效率普遍在20%以下,因此,每增加10%的设计量,就要浪费11%-12%以上的功率才能达到,使原本效率不高的压缩机更加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减少能量损耗并节约成本的新型无热再生回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无热再生回吹装置,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空气罐、鼓风机、微型冷干机、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的鼓风机通过微型冷干机连接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顶端相连接,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顶端各通过一个气动阀连接到空气罐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鼓风机作为回吹气源,能够稳定地提供无热再生过程中所需要的回吹气体,大大提高用自身空气回吹的各种弊端,解决了压缩空气损失超15%的问题,降低了能耗及能量损失,减少了投资成本(增加的鼓风机成本远小于因为增加空压机气量而加大压缩的成本),同时,只需要根据回吹量选择鼓风机的型号并将节流阀调节到最佳值即可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具有节能且易于控制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新型无热再生回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空气罐3、鼓风机4、微型冷干机5、第一单向阀6(DV1)和第二单向阀7(DV2)。所述的鼓风机通过微型冷干机连接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顶端相连接,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顶端各通过一个气动阀连接到空气罐上。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实例,该系统除了上述回吹装置外,还包括气动阀QD1、气动阀QD2、气动阀QD3、气动阀QD4、气动阀QD5、气动阀QD6、节流阀V1、节流阀V2和节流阀V3。节流阀V1的一端连接空气罐,节流阀V1的另一端同时与气动阀QD1和气动阀QD2的一端相连接,气动阀QD1的另一端与第一吸附塔的底部和气动阀QD3的一端相连接,气动阀QD2的另一端与第二吸附塔的底部和气动阀QD4的一端相连接,气动阀QD3、气动阀QD4的另一端端相连接并与消音器相连接;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的顶部分别与气动阀QD5和气动阀QD6的一端相连接,气动阀QD5和气动阀QD6的另一端相连接并通过节流阀V3连接到空气罐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压缩空气经过节流阀V1进入第一吸附塔时,吸附塔内的压力接近压缩机压缩空气,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经过气动阀QD5进入空气罐,与此同时从鼓风机出来的回吹气体首先通过微型冷干机(在经过冷干机时没有气量损失),再经过第二单向阀进入第二吸附塔,把塔内分子筛回吹干净以待再生后吸附使用。当第一吸附塔吸附完成、第二吸附塔完成解吸后,压缩空气切换到第二吸附塔,第一吸附塔内的含水分子筛再次通过引风机提供的回吹气体进行再生,周而复始,完成连续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利源捷能气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利源捷能气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26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