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催化污水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1380.9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贵兵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四川省宜宾市翠***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污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催化污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为创建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各种环保设备应运而生,污水处理装置也千奇百怪,种类繁多,而现有的光催化处理装置,大多采用悬浮式光催化处理方式,其将催化剂粉末通过搅拌均匀分散在反应溶液中。装置的优点是:催化剂的整个颗粒与反应液充分接触,催化剂表面积与处理装置有效体积比A/V很高,催化剂和反应液之间几乎不存在质量传递的限制,因此该光催化处理装置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但悬浮式处理装置也存在一些缺点:反应溶液中存在的大量悬浮颗粒,阻挡了光线,从而影响光线的辐射深度,使离光源较远处的悬浮粒子吸收不到光而导致活性降低。悬浮式处理装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反应后必须对催化剂与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分离,但由于催化剂的颗粒较小,在分离时容易流失,反应溶液中催化剂颗粒难以完全与溶液分离,从而形成二次污染。而且在分离时一般应用离心、过滤、絮凝、混凝等方法,因而必须增加分离和回收的后续装置,这样使光催化降解过程较复杂,处理成本比较高,使该处理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很难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难以形成大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存在光催化与溶液的分离问题,不需要分离回收装置,设备成本较低的光催化氧化除有机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催化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由机玻璃空腔隔板、设置在有机玻璃空腔隔板间的体外表面镀有光敏催化剂膜的网线、设置在有机玻璃空腔隔板内的紫外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有机玻璃空腔隔板至少有2个平行设置组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网线为细丝聚丙烯腈丝线。
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有机玻璃空腔隔板,且内设置紫外灯,提供光能,有机玻璃空腔隔板间设置镀有光敏催化剂膜的网线增加与水液的接触面积,使得催化剂膜与水液充分接触,紫外灯透过有机玻璃空腔隔板为光敏催化剂膜的丝线提供光源,使得催化剂膜光照充分均匀,使得反应中光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等。
二、本实用新型新将催化剂镀在细丝上,因此不存在光催化与溶液的分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图中1为壳体、2为紫外灯、3为网线、4为机玻璃空腔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光催化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由机玻璃空腔隔板、设置在有机玻璃空腔隔板间的体外表面镀有光敏催化剂膜的网线、设置在有机玻璃空腔隔板内的紫外灯。所述有机玻璃空腔隔板至少有2个平行设置组成。所述网线为细丝聚丙烯腈丝线,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贵兵,未经刘贵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1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
- 下一篇:一种自毁钢化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