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立人工气道所用的引导光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1355.0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6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楠;洪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施福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7 | 分类号: | A61B1/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杨柳林 |
地址: | 430020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青***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人工 所用 引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結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建立人工气道所用的引导光棒。
背景技术
目前, 医院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是直接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中。其缺点是在操作时,因气管插管自身的原因(如直径较大、插入端非圆孤形状等),不易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的气管中;再者,因气管处较黑暗,医务人员不易观察气管处的状态,有时需经反复多次才能将插管插入气管中,极易引起患者咽喉水肿或粘膜损伤出血,导致严重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医务人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建立人工气道所用的引导光棒,从而能快速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为了方便阅读理解,以下叙述中将附图中的零件标号放在了零件名称的后面,但不能理解该技术方案受到附图的限制)
该建立人工气道所用的引导光棒1是一个光滑的中空杆,其前端呈封闭的圆弧状;中空杆内设置有光导纤维束2;引导光棒1的末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由灯泡4、电池5、开关6及外壳3构成。
所述引导光棒1距前端24mm-26 mm处呈150°-165°的夹角,避免了引导光棒1的前端与声门的正面碰撞。
所述引导光棒1的外径为1 mm—10mm,长度为60㎝—80㎝。
所述引导光棒1的外表面制有标识插入深浅的刻度。
所述引导光棒1由高分子医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引导光棒1试行盲探插过声门,即可在颈部环甲膜处皮肤看到鲜明的光亮点,可清晰告知操作者,引导插管对喉道的正确插入。通过能发光的引导光棒1的预引导,降低了插管难度,并大幅提高了对困难气道的插管效率。使气管插管技术更直观,更容易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与零部件的对应关系为:
1-引导光棒;2-光导纤维束;3-外壳;4-灯泡;5-电池;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所公开的结构就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光棒1为中空光滑杆,引导光棒1距前端25mm处呈150°-165°的夹角,避免了插入气管的过程中引导杆前端与声门的正面碰撞。中空杆内设置有光导纤维束2。发光装置的外壳3内设有电池5及灯泡4,开关6设在外壳3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引导光棒1的末端插入发光装置,通过触发开关6,灯炮4发出的光源通过光导纤维束2传导至引导光棒1的前端,引导光棒1试行盲探插过声门,即可在颈部环甲膜处皮肤看到鲜明的光亮点,提示引导光棒1已正确插入气管。随后取下发光装置,将气管插管套置在引导光棒1上,插管沿引导光棒1滑入气管中,定位后抽出引导光棒1,从而可方便快速完成人工气道的建立。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或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实用新型也应该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说明书中若有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则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施福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施福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1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