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0738.6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17/267 | 分类号: | A63H17/2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3697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模型 振动 充气 滚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模型所使用的轮胎大多采用以下结构:1、直接采用不可变形的外圈作为轮胎,在外圈中设置支架,采用此种结构的轮胎的汽车模型在行驶到崎岖路面时,会因为轮胎的不变形,导致整个汽车模型产生剧烈的晃动,容易出现汽车模型翻车的情况,进一步还容易损坏汽车模型;2、在不可变形的外圈上包裹一层橡胶层,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766921Y公开一种“玩具汽车”,其设置有前底盘部分和后底盘部分及一个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允许前底盘部分相对后底盘部分围绕纵向轴线转动360度。该翻转机构包括一个触发机构,一个旋转驱动机构和一个能够防止主弹簧受损的机构,而主弹簧驱动前底盘相对后底盘转动,玩具汽车可以遥控,而且包括一个遥控发射器,一个遥控发射器包括一个左侧部分和一个右侧部分,而且这两个部分可相对转动,从而打开控制开关。采用此种结构的轮胎的汽车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晃动,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模型晃动的问题,而且随着路况的严重,晃动也会很严重,同样会出现汽车模型翻车的情况,损坏汽车模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抗振动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优点,且其能根据路面的状况进行实时的调整,即路面比较平坦的时候,其变形量小,路面崎岖时,其变形量大,并且当从崎岖路面行驶到平坦路面时能迅速自充气恢复到初始状态,保证模型的行驶平稳。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包括整体呈环状的滚动本体、设置在滚动本体内侧用于支撑和密封的支撑环、设置在支撑环中心用于支撑和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滚动本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内部形成有容纳空气的空气腔室,且所述滚动本体在不受压的状态下具有特定的形状,在所述支撑环上均匀分布若干充气孔,以使空气能自由进出所述空气腔室。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动本体包括环形设置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滚动面,所述滚动面两端、朝向所述滚动本体中心的一侧分别设置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的一端与所述滚动面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连接凸部,所述第二侧部的一端与所述滚动面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凸部。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环包括支撑环本体,在所述支撑环本体上、朝向所述滚动本体的一侧依次平行设置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第三环形凸起和第四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四环形凸起分别设置在支撑环的两端,所述第二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三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第四环形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之间设置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连接凸部的第一置放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和所述第四环形凸起之间设置用于放置所述第二连接凸部的第二置放凹槽。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动面、第一侧部、支撑环以及第二侧部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空气腔室。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动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动本体采用橡胶制成。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环采用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架采用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动本体采用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制成。
作为上述仿真模型用抗振动自充气滚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动本体采用异戊橡胶、硅橡胶、聚硫橡胶、氟橡胶、丁腈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聚氨酯橡胶、丁基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橡胶是一种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在环境温度下能显示高弹性的高分子物质。其是提取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是一种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两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0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