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状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9581.5 | 申请日: | 201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西尾昌久;永田胜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王培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灯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尤其是涉及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照明单元使用的面状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如下的面状照明装置:在导光板的侧端面具备白色LED等点状光源的侧灯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中,为了使从点状光源产生的热量高效地散热,将导光板及点状光源收纳于金属制的框架,并使点状光源与金属性的框架接触,由此来提高散热性。
在这种面状照明装置中,已知存在如下问题:当来自点状光源的热量传递至导光板时,由于导光板的膨胀而引发导光板与点状光源之间的位置偏移,从而妨碍射出光的高效的利用、且是造成面状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变动的原因,并且,在导光板被收纳于框架的情况下,由于导光板与框架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会产生导光板变形这样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申请人先前提出了如下的面状照明装置:能够使来自点状光源的热量高效地散热,并且能够吸收导光板的伸缩而使导光板与点状光源之间的结合保持稳定(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处,如下所述,参照图9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状照明装置200的结构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面状照明装置200具备:导光板13;点状光源215,该点状光源215被配置于导光板213的一侧端面213a;以及框架211、212,该框架211、212保持导光板13以及点状光源215,该框架211、212由内框部件212和外框部件211构成,上述内框部件212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大致“コ”字状,上述外框部件211具有平板状的底部211e及在底部211e的外缘部立起设置的侧壁211a、211b、211c、211d。
此处,内框部件212由作为白色颜料混入有氧化钛的聚碳酸酯树脂等白色树脂成形而成,外框部件211例如由铝等高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面状照明装置200中,导光板213被收纳于内框部件212,且与内框部件212一起被载置在外框部件211的底部211e上,点状光源215沿导光板213的位于内框部件212的敞开边侧的侧端面(以下称为“光入射面”)213a配置,且由光入射面213a、和外框部件211的与光入射面213a对置的侧壁211a夹持。
进而,在内框部件212的构成三边的侧壁中的、构成底边的侧壁212b形成有一对弹性作用部220,该一对弹性作用部220与外框部件211的侧壁211b接触而弹性变形,通过该变形,对内框部件212(进而对被一体地收纳于内框部件212的导光板113)朝点状光源215侧施力。
弹性作用部220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薄壁状的梁部222,该梁部222通过在内框部件212的侧壁212b以与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贯通孔223而形成;以及突起部221,该突起部221从梁部222的大致中央朝内框部件212的外侧突出,内框部件212配置成:弹性作用部220的突起部221与外框部件211的侧壁211b接触,且弹性作用部220的梁部222朝内框部件212的内侧挠曲。由此,在内框部件212的底边212b,作为弹性作用部220施加于侧壁211b的弹力的反作用力,从侧壁211b对突起部221作用有阻力FU。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面状照明装置200中,内框部件212及导光板213由阻力FU朝点状光源215侧施力,由此,由导光板213的光入射面212a与外框部件211的侧壁211a夹持的点状光源215与导光板213良好且稳定地结合,并且,通过与由导热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侧壁211a接触而更高效地实施散热。并且,即便由于周围温度的变动等而导光板213膨胀/收缩,该导光板213的在纵向的伸缩也通过弹性作用部220的梁部222的弹性变形被吸收。
另外,在面状照明装置200中,内框部件212的构成彼此对置的两边的侧壁212c、212d也具有与弹性作用部220相同的结构,且分别形成有与外框部件211的侧壁211c、211d接触而弹性变形的弹性作用部220’,内框部件212分别借助阻力FR及FL被稳定地保持于外框部件2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998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蓓亚株式会社,未经美蓓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9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制冷剂流冷却系统
- 下一篇: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