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量测量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8563.5 | 申请日: | 201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丁宝苍;唐晓铭;杨欣;赵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K5/04 | 分类号: | F16K5/04;F16K31/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测量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测量调节装置,是一种适用于对封闭管道内单相、均质液体或气体进行流量测量和调节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在管道安装位置(空间)要求紧凑且要求具有对流体介质流量进行精确控制的场所。
背景技术
节流变压降流量测量方式是一种即经济又简单实用的流体介质流量测量方式,常与调节阀配合使用,广泛地应用于对单相、均质液体或气体进行流量精确控制的工艺系统中,如火力发电系统中对锅炉锅筒给水的控制,对除氧器补水的控制,对汽机主蒸汽旁路减温水的控制等。
在实际应用中,节流变压降流量计在标准中规定上下游需要有足够长度的稳速管段,在流经节流件前要求流体介质的流束与管道轴线平行,不得有漩涡;流量调节阀阀体多采用截止阀或闸阀或蝶阀阀型,流体介质流经调节阀后,流线将发生变化,流束无法与管道轴线平行,故而在节流变安装压降流量计配合使用时,为提高调节控制流量的精确性,要求流量调节阀与流量计之间要保留10倍管道直径以上直管段,这在很多工艺工程现场是难以满足的,也带来了一些空间和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灵活,取消了传统流量调节阀与节流流量计之间要求保留数倍管道直径以上直管段的限制的既可以测量流体介质流量,又对流体介质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测量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量测量调节装置,包括外壳体(7)、位于外壳体(7)内的阀芯以及与阀芯相通的上游管道(5)和下游管管(6),所述阀芯由侧壁沿径向开有圆弧形凹槽(1a)的两个圆柱体(1)组成,两个圆弧形凹槽(1a)槽口对接围成了阀芯流道,每个圆柱体(1)轴向固定装有一根阀杆(8),每根阀杆(8)上套装一个齿轮(10),相邻阀杆(8)上的齿轮(10)啮合,其中一根阀杆(8)伸出外壳体(7)外与调节执行机构(9)连接,所述上游管道(5)和下游管道(6)均为锥形管道,它们的较小管径端分别与阀芯流道相连,其中一个圆柱体(1)与圆弧形凹槽(1a)相背的侧壁上开有与阀芯流道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装有第一取压管(4),所述下游管道(6)上设有与其相通的第二取压管(3),所述第一取压管(4)和第二取压管(3)伸出外壳体(7)外与压力变送器(12)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12)将标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控制调节执行机构(9)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圆柱体上开设的圆弧形凹槽围成的阀芯流道来实现节流和调节流量的目的,上游管道为锥形管,其较小直径端与阀芯流道连通,通过这样的渐缩流道来保证介质流束与流道轴向保持平行,通过第一取压管和第二取压管来获得节流前后的差压值。所得压力值经压力变送器输出标准信号送入控制器,所测压力计算出节流前后的压差,由流体力学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以及装置的流量修正系数计算出流量值,该流量值作为被控变量与原给定值的信号通过控制器比较计算,由控制器输出调节指令。通过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反馈给装置的调节执行机构,由调节执行机构控制阀杆动作,从而旋转圆柱体,改变结合处弧形凹槽深度,从而改变阀芯流道的口径,从而调节流体介质流量。
在上述技方案中,为了方便连接第一取压管。所述圆柱体(1)的通孔上连接软管(2),所述软管(2)与第一取压管(4)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执行机构(9)为伺服电机。
有益效果: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流体介质的流量调节装置和流量测量装置合二为一,实现紧凑型结构布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取消原流量调节阀与流量计之间的直管段,减少了建设费用、节约了空间。
2.在流量调节过程中同样能保持较好的流体介质流束与流道轴线的平行性,从而保证了调节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可在水平管道上安装,也可以在垂直管道上安装。
3.在实际应用中,取消原流量调节阀与流量计之间的直管段,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的结构,可提高调节响应时间,减小调节滞后,提高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意思为:1圆柱体、1a、弧形凹槽、2软管、3第二取压管、4第一取压管、5上游管道、6下游管道、7外壳体、8阀杆、9调节执行机构、10齿轮、11控制器、12压力变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85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热备服务器系统
- 下一篇:压力密封先导式超高压闸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