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彩色釉面反光路沿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646.2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素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素中 |
主分类号: | E01F9/053 | 分类号: | E01F9/053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釉面 反光 路沿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铺路用建筑材料,具体是一种彩色釉面反光路沿石。
背景技术
在道路建设中,路沿石设置在道路的两侧,起到限定道路宽度的作用;另外对于带有人行道的道路,路沿石也设置在车道与人行道的分界处,以区分车道与人行道,起到隔离作用。现有的路沿石一般都是由水泥直接浇筑而成或由花岗岩直接砌成,其存在如下缺点:
1)抗风化老化能力差,耐酸碱性、耐热性低,因此强度不高,使用寿命短;
2)表面光洁度低,由于道路尘土较多,路沿石容易变脏而不易清洗,影响城市环境;
3)颜色不醒目,警示驾驶人员的作用不明显,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无法看清路沿石,驾驶人员和行人对于区分车道与人行道比较困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现有路沿石都是简单的矩形长条形,使用时一个一个并排设置即可,其稳定性差,容易松动错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问题,而提供一种彩色釉面反光路沿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彩色釉面反光路沿石,包括矩形长条状的路沿石本体,路沿石本体的正面上部开设有沿路沿石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V型反光槽,路沿石本体的正面下部开设有若干个沿路沿石本体长度方向排列的固定勾槽;路沿石本体的背面下部开设有沿路沿石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通槽;路沿石本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用于扣接的搭接前棱和搭接后棱;路沿石本体的表面设有彩色夜光釉面层(釉浆中添加有颜料以及夜光材料),V型反光槽内的V型斜面上设有反光釉面层(釉浆中添加反光粉等反光材料)。上述路沿石本体分为正面、背面、顶面、底面和两个侧面,正面指路沿石本体面向道路的一面,底面指路沿石本体埋设在地下的一面,两侧面指相邻路沿石本体相互搭接的一面,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路沿石本体可选用分布广泛的粘土、高岭土、铝矾土等低碳环保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然后在烧制成的路沿石本体表面进行上釉(采用常规烧制及上釉工艺),形成釉面层,上釉颜色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同时在釉里添加荧光粉等夜光材料,最终使得路沿石本体表面形成彩色夜光釉面层。彩色夜光釉面层不仅使路沿石更加坚固耐久,而且还美化了城市道路环境,同时由于夜光材料的添加,使得路沿石晚上也可以发光发亮,提高行人、车辆的安全系数。V型反光槽内的V型斜面上设有其内添加有反光材料的反光釉面层,从不同方向驶来的汽车灯光照射时可发生反射,以提示驾驶人员车道的宽度。在埋设路沿石时,路沿石本体的正面与背面都设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固定沟槽和凹槽,路沿石本体正面的固定沟槽设置成一个一个的目的是为了在尽量不影响路沿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用于提高路沿石埋设时的稳固性。路沿石本体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搭接前棱和搭接后棱,逐个埋设路沿石时,相邻路沿石上的搭接前、后棱可以相互咬接,避免错位现象的发生,提高拼接路沿石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路沿石本体的正面与顶面交界处的棱为倒角设计,以提高路沿石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抗风化老化能力强,耐酸碱性、耐热性强;
2)材质考究,坚固耐久,使用寿命长;
3)表面光洁度高,变脏后容易清洗,美化城市环境;
4)釉面层颜色醒目且永不退色,使用后可以美化道路环境且对驾驶人员有醒目作用,V型反光槽内设有反光釉面层,可有效增强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意识;釉面层内添加有夜光材料,可以在晚上时发光发亮,便于驾驶人员和行人区分车道与人行道,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5)设有固定沟槽和凹槽以及用于扣接的搭接前、后棱,安装方便、牢固、不松动、不错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沿石本体、2-V型反光槽、3-固定勾槽、4-固定通槽、5-搭接前棱、6-搭接后棱、7-彩色夜光釉面层、8-反光釉面层、9-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素中,未经赵素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孔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小型简易快速管壳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