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490.8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9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康景文;王宁;晏宾;王君红;陈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6 | 分类号: | E02D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层 微型 钢筋混凝土 灌注 复合 地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在建筑及路桥建设等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含漂石地层的地基,而由于漂石地层形成时代为新近沉积,其中含有大量卵石粒,其粒径多为20~50cm,最大3m左右,大小极为悬殊,粒间常见架空结构,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所修建工程则会对漂石地层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卵石粒也将会重新排列,从而使地基产生不均匀觉降,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为了解决漂石地层松散易垮塌的问题,人们广泛采用预应力管桩对漂石地层进行加固,即在施工区域预先设置桩孔,将等长的预应力管桩放入桩孔中,然后在预应力管桩的上方铺设褥垫层。这种复合地基主要利用的是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因此在设计时预应力管桩的直径均较大,其消耗的钢筋量和混凝土量也就越多。在进行施工时,大量的预应力管需要从其生产厂地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起重机的频繁运行使得该区域噪音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其在运输上也会消耗较多的资源,如大量的超重卡车也将加重对道路的损坏,因此这类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建造成本一般均较高,不符合节能环保建设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漂石地层地基在加固时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石地层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这种复合地基不仅对漂石地层具有较强的加固能力,而且施工时噪音较低,能很好地满足节能环保建设要求,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在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碎石褥垫层,其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呈多组排列设置,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150mm~250mm之间,且相邻两组的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能可靠地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中,桩身及桩底均可承担荷载,充分利用了原漂石地层的承载能力,单桩承载力较大,含钢量较低,节约了钢材消耗量,同时在施工时噪音也较低,利于环境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对漂石地层的地基具有良好的加固防护作用,而且可充分利用原漂石地层的承载能力,增强了单桩的承载力,因而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可减小桩径,从而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用量,节约了建造成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码说明:1、1’-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2-碎石褥垫层;3-地基面;4-漂石地层;11、12、13、14、15-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碎石褥垫层(2),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被设置为多组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1、12、13、14、15),其中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1)与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2)之间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2)与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组(13)之间微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互交叉,以此类推。在具体实施时,先在漂石地层的地基上设置桩孔,为了解决漂石成孔难和漂石地层松散易塌孔的问题,使漂石地层进一步被挤密实,提高漂石地层的稳固性,最好采用潜孔锤方式形成潜桩孔,然后再用跟管钻进形成完整桩孔,将钢筋笼放置在桩孔中央位置并浇铸混凝土,在浇铸混凝土的同时再同步进行拔管操作,这样所浇铸的混凝土则会有一部份进入漂石地层的空隙中,提高了漂石地层的密实度,桩身也由于存在不规则的凹凸点使得与漂石地层的摩擦力加大,从而可充分利用漂石地层原有的承载能力,在相同荷载的条件下减少了钢筋和混凝土用量,达到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4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按键输入装置和便携式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