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307.4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7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依斌;夏世勇;蔡彤旻;曾祥斌;袁绍彦;刘文;陈志雄;黄健;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荧光粉 防伪 垃圾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伪的垃圾袋。
背景技术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在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的生活环境被一些垃圾重重包围,由于这些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常导致臭气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为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国家大力倡导市民对垃圾自觉进行分类,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通过市民用塑料袋将垃圾分类,可减轻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的负担。
然而,目前人们普遍使用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装垃圾,给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我国呼吁市民使用可降解的垃圾袋装垃圾,以方便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分类垃圾,全面提高我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但是,市民无法识别可降解垃圾袋的真伪,因此,需提供一种可识别的标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该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易于辨别真伪,且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重现性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包括袋体,袋体上附着有防伪荧光粉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其袋体敞口的一端有提手,垃圾袋上附着有防伪荧光粉层,通过在正常光照下使用带滤光膜的镜片或使用带有紫外或红外光源的装置查看防伪荧光粉形成的特定的图案或者文字,以此来鉴别垃圾袋的真伪。该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易于辨别真伪,且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重现性强。此外,防伪荧光粉色泽鲜艳,具有良好的遮盖力,且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没有色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垃圾袋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垃圾袋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垃圾袋实施例3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包括袋体2,袋体敞口的一端有提手1,且提手1可内嵌于袋体2上或沿袋体2敞口一端延伸出来,垃圾袋上附着有防伪荧光粉层3,防伪荧光粉层3可附着于标签纸上,再将标签纸附着于垃圾袋上,或将防伪荧光粉层3直接附着于垃圾袋上。防伪荧光粉层3可位于垃圾袋袋体2的侧面、底面或提手1的旁边等任一位置处,且防伪荧光粉层3呈三角形状、长方形状、带有凹口的长方形状或圆弧状等,此外,防伪荧光粉层3与垃圾袋表面呈平面,或凸出于垃圾袋表面,或嵌于垃圾袋凹槽中,垃圾袋上还附有二维码,二维码的位置与防伪荧光粉层3的位置相同。在以下三个实施例中,垃圾袋的提手1都内嵌于袋体2上,且防伪荧光粉层3直接附着于垃圾袋上。
如图1和图4所示,实施例1中,防伪荧光粉层3位于垃圾袋的右下角,呈带有凹口的长方形状,且防伪荧光粉层3嵌于垃圾袋上的凹槽中,可有效保护防伪荧光粉层3不被磨损。防伪荧光粉可掺入涂料或油墨等液体中,通过涂抹或印刷等手段,将防伪荧光粉层3附着于垃圾袋的右下角,并通过在正常光照下使用带有滤光膜的镜片或使用带有紫外或红外光源的装置查看防伪荧光粉形成的特定的图案或者文字,以此来鉴别垃圾袋的真伪。
如图2和图5所示,实施例2中,防伪荧光粉层3位于垃圾袋的左上角,呈圆状,且防伪荧光粉层3凸出于袋表面。其它结构与作用和实施例1的相似。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中,防伪荧光粉层3位于垃圾袋的侧面,呈长方形状,且防伪荧光粉层3与垃圾袋表面呈平面。其它结构与作用和实施例1的相似。
该种利用荧光粉防伪的垃圾袋易于辨别真伪,且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重现性强。此外,防伪荧光粉色泽鲜艳,具有良好的遮盖力,且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没有色移性。
垃圾袋的材质可降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