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秸秆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7027.3 | 申请日: | 201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强;朴桂林;谢浩;王文仲;董安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 地址: | 2100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秸秆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的秸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生物质能蕴藏丰富,农产品收获后的各类秸秆品种繁多,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农田广阔,秸秆产生量大,由于气候干燥,秸秆不易腐烂,是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过去村民作为燃料的秸秆,由于乡村城镇化的加快,逐渐被煤与液化气所替代。因此,秸秆就成了政府及农民的一种负担。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利用途径。每年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就地焚烧,但是由于没有有效地处理方式,大部分农民然采用焚烧方法解决,不但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引发交通事故、飞机停飞的各种问题。
国家发改委近年来对 秸秆处理下发了多种奖励政策,国内很多地方也上了一些秸秆处理项目,包括秸秆发电厂。但是现有秸秆处理项目的技术都是以秸秆集中后进行处理为主,所覆盖的地域面积有限,这和农民“十里不运草”的观念产生了矛盾,送到发电厂的运输费用超过收购价,几乎无人收集和运输,造成固定地点的秸秆发电厂,炭化厂处于停产状况,难以为继。
如果能将秸秆转化设备设计成为车载式便于运输和就能够地生产加工成碳化燃料、焦油和生物质可燃气体,对我国农业现状来讲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需要一种车载的秸秆处理装置和方法已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秸秆处理设备设置在车上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载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进料设备、炭化设备、焦油提取设备和可燃气体提取设备;所述进料设备依次包括粉碎机、料斗、锁气给料器、给料斗;所述给料斗位于炭化设备的上方;所述炭化设备包括炭化炉、提供炭化起始热源的燃料热风炉和包装固态炭的固炭包装装置;所述焦油提取设备包括冷凝冷却换热器、气液分离罐、轻液罐和重液罐;所述可燃气体提取设备包括炭吸附器、压缩机、气体换热器和气罐。
一般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炭化炉内设置转子,所述转子的螺旋转速为0.1~10转/分。
所述炭化炉的前端设有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秸秆处理系统,集成炭化炉、生物质可燃气体压缩和冷却,焦油收集和储运、固碳储运成为一体,车载便捷,可以移动,且配车载秸秆处理系统中的车体配置燃料包括电力、柴油机等不同的能源,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车载秸秆处理系统的加工过程,没有三废产生,秸秆全部可以资源化高效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秸秆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粉碎机;2-料斗;3-给料器;4-给料斗;5-燃料热风炉;6-炭化炉;7-冷凝冷却换热器;8-固炭包装装置;9-气液分离罐;10-重液罐;11-轻液罐;12-炭吸附器;13-压缩机;14-气体换热器;15-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车载秸秆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进料设备、炭化设备、焦油提取设备和可燃气体提取设备;所述进料设备依次包括粉碎机1、料斗2、锁气给料器3、给料斗4;所述给料斗4位于炭化设备的上方;所述炭化设备包括炭化炉6、提供炭化起始热源的燃料热风炉5和包装固态炭的固炭包装装置8;所述焦油提取设备包括冷凝冷却换热器7、气液分离罐9、轻液罐11和重液罐10;所述可燃气体提取设备包括炭吸附器12、压缩机13、气体换热器14和气罐15。
实施例中,炭化炉6内设置转子,所述转子的螺旋转速为0.1~10转/分;炭化炉6的前端设有点火装置。
本实施例是这样来运作的:
粉碎机1用于将秸秆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在8cm----5cm之间;粉碎后的秸秆进入系统的料斗2;所述料斗2同锁气给料器3连接,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所述锁气给料器3落入给料斗4之后,进入炭化炉6进行炭化。
所述炭化炉6对秸秆进行300~550℃炭化。所述炭化炉6的前端设有点火装置,在运行正常后起始热源燃料热风炉5可由碳化后产生的可燃气或焦油替代。炭化后的秸秆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固态炭和含有焦油、水份等的高温气体。其中固态炭从所述炭化炉6排出后进入固炭包装装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