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6720.9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友;胡晓东;杨星;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1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级 潜流 生态 护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流生态护岸设施,主要涉及河流面源污染净化处理的潜流式生态护岸系统。
背景技术
降雨时,地表散布着垃圾、灰尘、动物的粪便、植物的落叶和细菌病毒等,靠降雨径流冲刷进入水体,若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称之为河流面源污染。河流面源污染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不透水区域面积所占比重增加,导致城市雨洪条件变化,雨水径流量明显增大,雨水径流携带污染量增大,雨水引起的河流面源污染威胁不能再被忽视。
河流面源污染的防治中,生态护岸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护岸改变了过去国内外河岸带保护技术多采用的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是在河道边坡上构建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使之成为水体、陆地之间各种物质、能量交换的中介系统,既能保证边坡稳定,又不妨碍水体修复。根据生态护岸结构所采用的材料,可将生态护岸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植物保护为主的植被型生态护岸,一是采用植物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综合型生态护岸。具体工程应用包括深圳市观澜河以及盐灌船闸三角洲岸段上的石笼挡墙护岸、京杭运河两淮段芦苇+杨树护岸、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透水型预制砼箱+三维土工网植被护岸、京杭运河扬州城区砼连锁块+植被护岸、苏南运河镇江陵口段生态袋护岸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生态护岸系统未考虑水力停留时间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力停留时间长、截污效果好的河流生态护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结构,该护岸结构包括边坡、截雨沟、护坡表层和坡底护脚,其特征是:该护岸结构从截雨沟至河底沿边坡坡角方向还设有梯级跌水坎,所述梯级跌水坎设在边坡与护坡表层之间,梯级跌水坎由多个跌水坎依次相连成阶梯形结构,所述梯级跌水坎与边坡之间为素土回填层,所述梯级跌水坎与护坡表层之间为砂石填料层。
所述护坡表层采用生态袋设置而成,生态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形成护坡表层。
所述截雨沟通过管路接至砂石填料层。
所述砂石填料层上部为粗砂,下部为细砂。
所述坡底护脚由砼板和木桩组成。
梯级跌水坎与素土回填料层的交界面之间铺设有防水土工模。
梯级跌水坎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
梯级跌水坎采用五级梯级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河流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制约了河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
现有技术中,河流面源污染防治采用的生态护岸系统均未考虑水力停留时间这一重要参数,而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面源污染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越长,污染的去除效果越好,所以通过改变常规生态护岸系统的内部结构,有效增加污染水体在生态护坡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以便增强污染物净化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本实用新型的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结构内部的砂石填料层、跌水装置以及护坡表层的植物根系表层,易形成生物膜,该生物膜可以有效的截留河流的面源污染物质,特别是氮、磷等造成河流富营养化的物质,从而减轻河流水体的污染程度。
2)通过对现状的硬质驳岸的改造,本实用新型护岸结构可打造河道绿色廊道,以丰富的驳岸景观环境烘托整体景观氛围,实现河流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若能配合建设沿河滨水步行系统,可以使人的游憩活动接近到水边,重新感受河道的魅力,以满足市民景观游憩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护岸结构的跌水坎设置,能有效的增加了污染物质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去污效果相对于无跌水装置生态护岸系统会有显著增强。
4)本实用新型护岸结构工程成本低,施工方便,为今后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截面的结构图。
图中:1-截雨沟;2-边坡;3-护坡表层;4-梯级跌水坎;5-砼板;6-木桩;7-砂石填料层;8-素土回填层;9-地面;10-河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6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牙床模型刷牙接触面指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便携终端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