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标签开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4931.9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2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向阳;王妍;沈烁;孔宁;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B67B7/44 | 分类号: | B67B7/44;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开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认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开瓶器。
背景技术
开瓶器现已成为一种常用工具,现有的啤酒、白酒,以及红酒的开瓶器各不相同,但都能且只能实现“开瓶”这一种功能。无论是上述哪一种酒,都对生产日期、出产地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而现有的开瓶器显然不能在开瓶之前对酒进行判定是否正规或是否符合购买要求,想判定买到的酒是否符合要求,只能凭着经验进行估测或通过对酒瓶上的电子标签进行验证。
现有的高端红酒、白酒在防伪方面大都采用了RFID电子标签技术,粘贴于瓶口的RFID电子标签好比酒类的“电子身份证”,详细地记录了这瓶酒从生产、出库、入库、分销到零售的整个过程。但是大部分的用户买到这些高端酒类后并没有方法去实际读取电子标签里的数据,一般家庭不会备有电子标签读取设备。在现有技术下想通过电子标签对酒进行验证十分困难。虽然最新款的一些手机上已经开始集成13.56的电子标签阅读器(读写器),但是并不普及。并且许多红酒白酒制造商分销商采用成本更低廉的915的电子标签用来进行防伪,使得用户根本没有方法从电子标签的角度对买到的酒类进行防伪认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用户在开酒前就能方便的对酒类进行认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阅读电子标签的开瓶器,包括电子标签读取部件(包括一显示屏)和与之连接的开瓶部件,所述开瓶部件包括红酒开瓶部件和/或啤酒/白酒开瓶部件。根据各类酒的密封方式,将啤酒/白酒开瓶部件位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的上方;红酒开瓶部件设在电子标签读取部件的下方。
在电子标签读取部件的表面还连接有把手,方便红酒塞的取出;把手可以设置为折叠把手,甚至可以和和红酒开瓶部件通过机械传动结构连接,在提拉的同时,加强力度。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高端红白酒销售时配送或单独销售带有电子标签读取的开瓶器,可以方便用户及时的进行防伪认证,为用户提供开酒功能的同时,提供防伪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啤酒/白酒开瓶部件; 2—显示屏;3—电子标签读取部件;
4—红酒开瓶部件; 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开瓶器包括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和位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上方的啤酒/白酒开瓶部件1,所述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上设置有显示屏2。通过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对啤酒/白酒瓶口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验伪。
由于啤酒和白酒的密封方式,通常是采用皇冠盖从瓶口外部密封,故将啤酒/白酒开瓶部件1设置在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的上方,并活动连接。不使用时,可以将啤酒/白酒开瓶部件1转动,收置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上方的凹槽内;使用时,只需旋出即可正常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开瓶器包括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和位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下方的红酒开瓶部件4,所述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上设置有显示屏2,在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外面还设置有把手5。通过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对啤酒/白酒瓶口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验伪。
由于红酒通常是用软木塞从瓶口内进行密封,故将红酒开瓶部件4置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的下方,通过螺旋钢丝开启红酒瓶。为方便拔出软木塞,在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的外侧还设置有把手,可采用折叠把手进行收纳。或者将把手和螺旋钢丝通过机械传动构件连接在一起,加强开启力度。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开瓶器包括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位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上方的啤酒/白酒开瓶部件1和位于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下方的红酒开瓶部件4,所述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上设置有显示屏2,在电子标签读取部件3外面还设置有把手5。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合,故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虽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4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