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4876.3 | 申请日: | 201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1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邓成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成燕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 地址: | 5104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纹眉机 微针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装配结构,具体涉及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医学美容的飞速发展,各种美容效果极佳的皮肤美容产品层出不穷,而美容产品必须要渗透入皮肤内才能发挥效果,其传统的使用方法是将美容产品涂抹在皮肤上,但由于皮肤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和颗粒层的阻碍,皮肤对美容产品的吸收率较低,给用户造成极大地浪费,基于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微针美容装置,这些微针美容装置一般包括微针组件和与微针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般由滚轮带动微针组件的微针进行针刺动作,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滚轮在皮肤上滚动从而驱动微针组件在皮肤上来回针刺,微针组件上的微针将刺穿皮肤表皮,从而帮助皮肤吸收美容产品,此类微针美容装置较传统的涂抹方法而言在美容产品的吸收率上有了极大地提高,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微针美容装置仍然存在有不足之处:微针组件一般包括套筒和微针,装配时,首先要把微针的上端与驱动机构装配,然后再把套筒的上部螺接在驱动机构的外壳上,由于人手拿取微针,容易造成微针的污染,而且,套筒与驱动机构的外壳螺接时,由于微针的直径比套筒的内径小得多,容易使微针的针尖刺在套筒内壁上,造成微针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其能解决装配时,微针容易损坏、易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其包括微针、传动杆、螺旋弹簧、内套筒以及保护套;传动杆位于内套筒内,且传动杆的两端延伸至内套筒外;螺旋弹簧套设于传动杆外,且螺旋弹簧的上端与传动杆固定连接,螺旋弹簧的下端与内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微针的上端与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微针与传动杆同轴;微针还位于保护套内。
优选的,传动杆上设有挡圈,螺旋弹簧的上端与挡圈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套筒的外径与一外套筒的中部或下部的内径相匹配;保护套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筒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为医用胶套。
优选的,保护套的上端与内套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优选的,保护套的上端与内套筒的底部套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时,把已装配在一起的微针、传动杆、内套筒一起放置到外套筒内,然后使内套筒固定在外套筒内且保护套穿出于外套筒外,此时,取下保护套露出微针,接着把针头保护套套接在外套筒上,最后把外套筒与驱动机构的外壳螺接固定,使传动杆的上端与驱动机构机械传动连接,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使微针的针尖往复穿出针头保护套,形成针刺动作。这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微针的针头与外套筒内壁发生碰撞,起到保护微针针头的作用,并且人手并不会接触到微针,有效防止微针受污染,达到医学美容卫生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的装配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的装配的第一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的装配的第二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装配完成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微针; 2、外套筒; 3、传动杆;31、挡圈;4、螺旋弹簧;5、内套筒;6、保护套;7、针头保护套;8、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纹眉机或微针仪的微针结构,其包括微针1、传动杆3、螺旋弹簧4、内套筒5以及保护套6。
传动杆3位于内套筒5内,且传动杆3的两端延伸至内套筒5外。螺旋弹簧4套设于传动杆3外,且螺旋弹簧4的上端与传动杆3固定连接,优选的结构为,传动杆3上设有挡圈31,螺旋弹簧4的上端与挡圈31连接,螺旋弹簧4的下端与内套筒5的底部固定连接。微针1的上端与传动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微针1与传动杆3同轴。微针1还位于保护套6内,具体的,保护套6的上端与内套筒5的底部可拆卸连接,较为优选的方式是,保护套6的上端与内套筒5的底部套接。本实施例的保护套6优选采用医用硅胶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成燕,未经邓成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4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镶件及其专用夹具
- 下一篇:一种芝麻羊肉脆壳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