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位可控的上向流臭氧氧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4800.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平;李海波;王明浩;盛宇星;谢学双;贺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臭氧 氧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的臭氧深度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臭氧催化氧化的气提回流污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废水排放要求的提高,对废水出水有机物浓度(COD)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通过生物处理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工业废水中常常含有一定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纯粹的生物处理无法处理达标。所以,必须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降低废水有机物。由于废水生物处理后剩余有机物一般为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以深度处理只有采取物理化学方法。对于深度处理废水中剩余难降解有机物的技术中,一般有吸附法、膜法和高级氧化法。吸附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等,吸附法一般存在吸附剂再生成本问题,所以对具有回收价值的有机物具有一定经济意义,而对成分复杂的废水处理成本较高,难以得到应用,同时有机物仅仅得到吸附,脱附后仍是污染问题。膜法技术对有机物去除率有效果的技术主要是反渗透技术,尽管膜法及集成膜技术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回用水,但是由于对有机物仅仅是通过相转移到浓水相,污染物并没有得到降解,所以污染并没有完全解决,同时浓水出路一直是难题,影响了膜法的应用。高级氧化技术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使有机物污染真正得到去除,二次污染低,所以在废水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工艺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诸多氧化技术中,Fenton氧化和臭氧氧化技术具有工程应用难度低、技术风险小、成本相对低等优点在工程得到了应用,而光催化、湿式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处理成本高、技术风险大等问题基本处于实验室小试、中试等阶段。相对于Fenton氧化,臭氧氧化处理成本低,不需要调节pH,不引进盐类有利于回用,特别是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所以近年来臭氧氧化逐步得到应用推广。为了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常常加入催化剂以提高处理效率,基于均相催化剂存在离子二次污染, 所以常加入非均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工艺中,由于废水上向流是与臭氧并流流动,催化剂床层不易堵塞和催化剂表面不易粘附悬浮物、胶体,对保持催化剂活性非常有利,因此非均相催化氧化采用上向流工艺比较适合。臭氧氧化腐蚀性较强,设备一般需要采用316L以上不锈钢,造价较高,为降低成本,催化氧化反应器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池。由于处理效果与臭氧停留时间及液位高度紧密相关,对池内液位调控对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上向流的钢筋混凝土池的液位调整不太容易实现,特别是由于臭氧有毒,池子必须密封,使得池内正压,而外部出水为常压,使得液位控制变得困难,同时出水臭氧对环境具有一定影响。所以开发一种新型的液位可控的上向流臭氧氧化池,对于臭氧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上向流臭氧氧化池难以实现有效液位调节的问题而研发,既能维持密封氧化池的安全性,又能实现反应池内液位的原位调控。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主要分为曝气氧化区、缓冲区和液位控制区,曝气氧化区与缓冲区池顶部均具有顶盖密封,曝气氧化区顶盖具有不锈钢套管1,套管直径为Dn50或Dn80或Dn100,所述不锈钢套管通过316L等级以上不锈钢管接入尾气破坏系统,曝气氧化区与缓冲区隔墙上部通过集水管2连接,集水管2直径为Dn200或Dn250或Dn300,在集水管2上部300~1000mm(h1)处位置开通气孔3,通气孔3为方孔或圆孔,方孔大小为(50~300)×(50~300),圆孔直径为100~300mm。液位控制区上部没有顶盖,与大气联通,与相邻缓冲区的隔墙下部留空,隔墙底部到池底高度h2为50~2000mm,上部具有出水堰4,出水堰顶部高度高于集水管高度50~200mm,出水堰通过出水套管6与外部出水管连接,出水堰上部装有堰板5,堰板通过预埋螺栓与出水堰固定,堰板固定处留有长孔使得堰板可以上下调整,堰板可以调整的高度为200~500mm。
当需要液位调整时,可以拧松出水堰板固定螺栓,往上(曝气区液位调高)或往下(曝气区液位调低)移动出水堰板,然后再拧紧螺栓固定,进行调节曝气反应区液位调节。由于缓冲区的存在,防止了反应区出水管的气液混合物直接进 入液位控制区造成臭氧污染,废水可在缓冲区进一步反应,臭氧分解,氧气气泡也进一步破裂逸出进入尾气破坏系统,保证了液位控制区废水中的臭氧浓度在安全限制内,同时防止了臭氧与外部的直接接触,逐步实现了池内与外界的压力平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臭氧氧化池相比,能够适应于非均相催化氧化,实现反应器液位调节,优化催化氧化工艺参数,同时具有能维持密封氧化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4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