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煮粥、煮饭的电饭煲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3771.6 | 申请日: | 201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8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冯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冯传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煮粥 煮饭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特别是具有煮粥功能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利用安装在煲盖内的双金属片感温开关来实现煮粥功能的电饭煲。这种电饭煲利用一个功能转换开关来切换双金属片感温开关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以实现煮饭与煮粥功能的转换。在煮饭的时候,由功能转换开关控制双金属片感温开关在电路连接中失效,使电饭煲成为一个仅实现煮饭功能的常规电饭煲;在煮粥的时候,由功能转换开关控制双金属片感温开关在电路连接中生效,通过双金属片感温开关监测煲内蒸汽温度来控制电热元件间歇式通电,实现间歇式沸腾,从而实现煮粥功能。这种电饭煲必须在电路中设置带有电极触点的功能转换开关,增加了电饭煲的制造成本和故障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这种电饭煲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既可煮粥又可煮饭的电饭煲。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煮粥、煮饭的电饭煲,包括煲盖,在煲盖上设置有蒸汽收集管,蒸汽收集管内安装有机械式动断型双金属片感温开关,该感温开关串联在电饭煲的电热元件的电流回路中,在蒸汽收集管的蒸汽入口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与一转动件连接,在转动件的带动下,密封盖可移动至正对和偏离蒸汽入口的位置,转动件与密封盖之间连接有弹簧,在密封盖正对蒸汽入口的状态下,密封盖在该弹簧作用下将蒸汽入口完全遮蔽,转动件的转轴连接有手柄。
作为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如下附属的技术方案。
所述蒸汽收集管被所述感温开关的感温面封堵,形成盲孔。
所述蒸汽收集管、密封盖、转动件、弹簧和转轴全部设在一个空心管内,空心管上下贯通并且贯穿至煲盖顶部,所述手柄呈盖帽状并且罩在该空心管的顶端。
还设有蒸汽导流管,蒸汽导流管的蒸汽入口连通至空心管外,蒸汽导流管的蒸汽出口正对蒸汽收集管的蒸汽入口。
所述蒸汽导流管设在一个套管内,套管与所述空心管活动对接。
所述套管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排泄口,冷凝水排泄口设有柔性遮盖。
在所述盖帽状手柄的侧壁设有径向凸起的凸耳。
所述蒸汽收集管的蒸汽入口的横截面面积为10平方毫米~177平方毫米。
所述空心管的侧壁和盖帽状手柄的侧壁设有相互对应的蒸汽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只要转动手柄,控制密封盖遮蔽或者偏离蒸汽收集管的蒸汽入口,就能使电饭煲在煮粥和煮饭两种功能之间转换,无需在电路中设置带有电极触点的功能转换开关即可实现煮饭与煮粥功能的切换,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显著降低电饭煲的生产成本。再者,由于遮蔽蒸汽入口的密封盖受到弹簧的顶压,因此密封盖能够更可靠地遮蔽蒸汽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图;
图3是图1中的盖帽状手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画出电饭煲的煲盖局部结构。在煲盖1上设置有蒸汽收集管2。蒸汽收集管2内安装有机械式动断型双金属片感温开关3,该感温开关如图3所示,串联在电饭煲的电热元件4的电流回路中。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感温开关3的感温面将蒸汽收集管2封堵,使蒸汽收集管2形成一个盲孔,如此可防止蒸汽接触到感温开关3的电极脚,提高安全性。
在蒸汽收集管2的蒸汽入口5设有密封盖6。密封盖6与一转动件7连接。转动件7连接有转轴8,由转轴8带动转动件7转动。在转动件7的带动下,密封盖6可移动至正对和偏离蒸汽入口5的位置。转动件7与密封盖6之间连接有弹簧9。在密封盖6正对蒸汽入口5的状态下,亦即在图1所示状态下,密封盖6在弹簧9作用下将蒸汽入口5完全密封。
本实施例将蒸汽收集管2、密封盖6、转动件7、弹簧9和转轴8全部设在一个空心管10内,空心管10上下贯通并且贯穿至煲盖顶部。转轴8的顶端连接有盖帽状的手柄11,盖帽状的手柄11罩在空心管10的顶端。拧动手柄11可带动转轴8转动。图2示出了盖帽状手柄11的俯视外形。为便于转动手柄11,在盖帽状手柄11的侧壁设有径向凸起的凸耳12。凸耳12与手柄11整体成型。
空心管10的侧壁设有蒸汽排放口13,盖帽状手柄11的侧壁设有蒸汽排放口14,两者的蒸汽排放口13、14相互对应,用以排放进入到空心管10内的蒸汽。空心管10和盖帽状手柄11上的蒸汽排放口13、14可以设置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冯传,未经马冯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3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