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边箱盖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2300.3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2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曹山;宗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永光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33/76;B29C33/3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38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边箱盖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边箱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摩托车边箱上下盖均具有内折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次成型,但是现有的模具不能够满足其要求,需要多次成型,加工速度慢,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边箱盖成型模具,其可以对具有内折边的边箱一次成型,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摩托车边箱盖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型腔与注塑口的上模,以及设有型芯的下模,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型腔、型芯构成完整的边箱成型腔体,所述下模通过导柱设置在一基座上,所述下模包括从基座向上依次排布的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三移动板,以及分别驱动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三移动板在导柱上来回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固定设置有中间模芯,第二移动板上设置有可以在第二移动板上滑动的两个侧模芯,第三移动板上设置有可以在第三移动板上收缩伸出的两个端模芯,在第三移动板上设置有驱动两端模芯收缩伸出的驱动器,在第二移动板上开设有供中间模芯穿过的通孔,中间模芯为锥形模芯,中间模芯的锥面与上述两侧模芯的倾斜内壁通过滑槽滑块方式配合,在中间模芯、两侧模芯、两端模芯合在一起后形成上述的型芯。
所述中间模芯的锥面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块,在侧模芯的倾斜内壁上设置有与导向块配合的导向槽,该导向槽不贯穿到侧模芯的表面。这样在中间模芯向上运动时,能够带动两个侧模芯向外撑开,而当中间模芯向下运动时,则带动两个侧模芯向中部收缩。
为了更好的使中间模芯带动侧模芯的收缩撑开,所述导向块为T型导向块,导向槽为T型导向槽。
所述第二移动板上固定设置有导向限位块,在侧模芯上设置有供导向限位块插入的滑槽,侧模芯在滑槽的行程内来回滑动。这样在中间模芯带动两侧模芯收缩撑开运动时,两侧模芯分别在各自的滑槽内来回移动,起到对侧模芯的导向限位作用。
为了防止在上模与下模脱模时,第一移动板跟随一起脱模,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置有防止第一移动板脱模的防脱装置,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板上的固定块,活动连接在固定块上的防脱压块,以及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块上,另一端对防脱压块形成按压状的弹性压片,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板上的导向块,所述防脱压块上开设有供导向块滑动的槽孔,所述导向块与槽孔的末端为斜面配合。这样在上模与下模初次脱模时,通过弹性压片的作用,将防脱压块压紧,从而使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不会脱开,而到第一移动板开始脱模时,第一移动板带动固定块向下运动,此时固定在第二移动板上的导向块在槽孔行程内运动,当导向块运行到槽孔末端时,由于导向块与槽孔末端为斜面配合,从而导向块可以从槽孔中脱离,顶开防脱压块,这样可以使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分模。
为了对导向块的上下运动行程进行限制,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导向块穿过的导向限位孔,这样导向块只能在导向限位孔的行程内运动,从而控制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的脱模距离。
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油缸或气缸。
所述驱动器为驱动油缸或气缸。
所述第三移动板上设置有边箱连接孔成型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第三移动板上的开设有滑槽的滑块,以及位于上述滑槽内滑动的成型滑块,在上模上倾斜设置有驱动柱,所述成型滑块上开设有供驱动柱插入与驱动柱配合的倾斜孔。在边箱注塑成型同时,通过边箱连接孔成型装置可以对边箱一侧的连接孔进行成型,其中,成型模块能够使边箱连接孔成型;通过上模上倾斜的驱动柱以及成型滑块上与驱动柱配合的倾斜孔,这样在上模与下模分模时,驱动柱能够驱动成型滑块向外滑动,从而成型模块与成型的边箱分开,不会影响后序分模的进行。而成型滑块的滑出位置一直保持到下次上模与下模合模,通过驱动柱驱动成型滑块移动到边箱型腔中。
为了使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三移动板合模、分模的精准性,在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三移动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板配合的导向槽,这样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第三移动板只能沿着导向板进行上下分模、合模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永光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永光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2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