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圆头锥面钢领和钢丝圈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1116.7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易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60 | 分类号: | D01H7/6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33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圆 锥面 钢领 钢丝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大圆头锥面钢领和钢丝圈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钢领和钢丝圈是环锭细纱机、普通环锭捻线机等纺纱机上的关键部件,所述钢领呈圆环状,钢丝圈卡入钢领上端,钢领和钢丝圈与锭子和纱管等配套运行,使钢丝圈在离心力和纱线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紧贴钢领上端的内侧滑行,从而完成纱线的加捻及卷绕。
现有的钢领自下而上包括底座、连接段和支承段,其中连接段上小下大呈锥形筒状的为锥面钢领,并且当连接段的锥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5°时,钢丝圈下沉式运行、钢领为上支承锥面钢领。这种上支承锥面钢领与钢丝圈之间的接触面呈双圆弧形,并且承受下滑压力的圆弧半径均在1mm以内,使得接触面的面积小,极易磨损,导致钢领和钢丝圈的使用寿命短,并影响到成纱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大圆头锥面钢领和钢丝圈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圆头锥面钢领和钢丝圈组合,包括钢领和钢丝圈(1),其中钢领呈环形,钢领从下到上依次由底座(4)、连接段(3)和支承段(2)组成,所述连接段(3)上小下大呈锥形筒状,连接段(3)的轴截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65°,所述支承段(2)的外侧向外突出,形成凸缘,所述钢丝圈(1)套在支承段(2)上,钢丝圈(1)的外段向外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段(2)的内侧由大圆弧(2a)和小圆弧(2b)构成,其中大圆弧(2a)的圆心朝外,大圆弧(2a)的半径R1=1.5~4mm,该大圆弧(2a)的下端与连接段(3)内侧的上端平滑相连,大圆弧(2a)的上端与小圆弧(2b)的下端平滑相连;所述小圆弧(2b)的圆心在下,小圆弧(2b)的半径R2=0.2~1mm,小圆弧(2b)的上端与水平面相切布置;所述钢丝圈(1)的内段与连接段(3)的内侧、大圆弧(2a)和小圆弧(2b)相适应。
采用上述结构,支承段内侧大圆弧的半径R1=1.5~4mm、小圆弧的半径R2=0.2~1mm,同时钢丝圈的内段与大圆弧、小圆弧以及连接段的内侧相适应,对钢丝圈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定位,使钢丝圈的下沉力主要落在支承段内侧的大圆弧上,从而增大了钢领与钢丝圈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面的压强,减少了钢领和钢丝圈的磨损,显著延长了钢领和钢丝圈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断头,提高了成纱质量。
所述支承段(2)外侧凸缘的上端向下凹陷,使凸缘上部的内端比小圆弧(2b)的上端低,凸缘上部的内端与小圆弧(2b)的上端之间通过外低内高的第一倾斜直线(2c)相连,并且该第一倾斜直线(2c)与凸缘上部的内端之间平滑相连,第一倾斜直线(2c)与小圆弧(2b)的上端之间也平滑相连。这样在凸缘的上方形成缺口,使钢丝圈可以简单、便捷地套装在支承段上。
所述钢丝圈(1)外段的上端比钢丝圈(1)内段的上端略高,钢丝圈(1)的外段与内段之间通过外高内低的第二倾斜直线(1a)平滑相连。钢丝圈外段的上端高于内段的上端,从而在钢丝圈外段的上端形成充足的纱线通道,可以减少纱线断头,提高成纱质量。
所述连接段(3)的轴截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55°~65°,当α<55°时,钢丝圈内段下滑压力太大,使钢领的磨损增大;当α>65°时,钢丝圈的位置容易上移,造成钢丝圈外段下端碰钢领外侧凸缘下侧,使钢丝圈的运行状态不稳定,降低成纱质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调整钢领支承段内侧大圆弧和小圆弧的半径,同时使钢丝圈内段的形状与大圆弧、小圆弧以及连接段的内侧相适应,从而减少了钢领和钢丝圈的磨损,显著延长了钢领和钢丝圈的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生产容易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1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