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洋生态浮标波浪能自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0126.9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明;汪亚南;姜琳琳;刘银;蔡男;雷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汪亚南 |
主分类号: | F03B13/22 | 分类号: | F03B13/22;B63B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生态 浮标 波浪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生态浮标,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洋波能自供电循环探测生态浮标。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哨兵和耳目;是关系到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防止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减少损害的重要手段。海洋生态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和维护工具。但是,现有浮潜标存在如下的缺陷:现有海洋浮潜标都是靠蓄电池,为延长工作寿命,不得不加大蓄电池的容量。这样一来,浮标的自重增大,不易于布放与回收,废弃的蓄电池也会污染环境,另外,在工作期间,还需对蓄电池进行更换充电,以确保海洋生态浮标工作中所需电力,这样不仅工作耗费大量人工,也大大提高了海洋生态浮标的维护费用。为此,需寻求一种既方便实用,又能减小蓄电池的容量,还能使海洋生态浮标用电时间得到延长的好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海洋波能自供电循环探测浮标,该浮标增设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从而为浮标正常工作提供电能,而且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海洋生态浮标波浪能自供电装置,它包括浮标壳体、锚、密封固定在壳体下面的 水温探测器、固定在壳体外圈的浮子、固定在壳体上端的锚灯、气温百叶窗内的气温传感器、天线、雷达反射器、固定在壳体内部的控制机柜、隔板上的蓄电池、套筒、套筒内部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所述的水温探测器、气温传感器、天线的接线端及蓄电池的电源接线端均与控制机柜上相应的接口由电缆一一形成电连接,所述的锚灯的接线端与所述的蓄电池的电源接线端通过电缆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由发电机、齿轮1、齿轮2、防水栏、轴、叶片组成,其特征齿轮1与齿轮2啮合,齿轮1、轴、叶片同轴,所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壳体中有6个。
由于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海洋探测浮标,且在海洋探测浮标上增设了由叶片、轴、齿轮及发电机组成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完全靠波浪能提供电能来满足工作所需。此海洋生态浮标波浪能自供电装置不但可以为蓄电池不间断的充电,以供给海洋浮标进行正常的工作,而且,还可减小蓄电池的容量,另外,既能免去因更换蓄电池而投入的人力和资金,又能消除废弃蓄电池对环境污染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海洋波浪能自供电生态浮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海洋波浪能自供电生态浮标波浪能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海洋生态浮标波浪能自供电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该实用新型的海洋生态浮标波浪能自供电装置包含浮标壳体19、锚1、密封固定在壳体19下面的水温探测器2、固定在壳体 19外圈的浮子3、固定在壳体19上端的锚灯11、气温百叶窗7内的气温传感器8、天线9、雷达反射器10、固定在壳体19内部的控制机柜6、隔板4上的蓄电池5、套筒18、套筒内部的波浪能发电装置20。
所述的水温探测器2、气温传感器8、天线9的接线端及蓄电池5的电源接线端均与控制机柜6上相应的接口由电缆一一形成电连接。
所述的锚灯11的接线端与所述的蓄电池5的电源接线端通过电缆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20由发电机12、齿轮1(13)、齿轮2(14)、防水栏15、轴16、叶片17组成,其特征齿轮1(13)与齿轮2(14)啮合,齿轮1(13)、轴16、叶片17同轴,所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20在壳体19中有6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汪亚南,未经上海海洋大学;汪亚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0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气筒的长管、单向阀和底座的组装结构
- 下一篇:磁电机飞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