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自走式喷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0111.2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兰;葛茂生;吴普特;巩兴辉;冯广平;张以升;李振;张林;戚春燕;朱金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兰;葛茂生;吴普特 |
主分类号: | A01G9/26 | 分类号: | A01G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日光温室 大棚 喷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的喷灌机,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自走式喷灌机。
背景技术
温室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温室灌溉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固定式喷灌系统喷洒的水滴落在地表面时分布并不足够均匀,需要水滴在土壤进一步扩散,但是温室内常见盆栽和袋栽、穴盘育苗等,由于容器限制,无法依靠普通的固定式喷灌系统获得理想的灌溉效果。移动式喷灌通过喷头的密集排列直接喷洒就能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性能优良的行走式喷灌机喷洒均匀度可达90%左右,远高于普通固定式喷灌70%的喷洒均匀度。
传统的移动式喷灌机多应用于高标准玻璃温室中,喷灌机采用整体悬挂在温室上方轨道。但是高标准玻璃温室造价昂贵,一般用于公司化经营的企业或科研机构,普通农民难以承担高标准玻璃温室的高昂造价。普通农民使用更多的日光温室向阳侧采用坡面造型,棚内空间由下向上逐渐减小,由于空间限制及整体结构稳定因素不易采用整体悬挂式的移动式喷灌机。
针对市场上对温室内移动喷灌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传统移动式喷灌机难以适用于普通日光温室的现状,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移动式喷灌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自走式喷灌机。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自走式喷灌机,包括一组由铺设在地面的左、右两根等肢角钢构成导行轨道,机架下端安装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卡入所述导行轨道的其中一条上,所述的主动轮与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链条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与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气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的机架上端通过管箍连接喷水管,所述的喷水管中部接三通,所述的三通另一个口与供水管道连通;在机架和喷水管的正上方有两根钢索,所述的钢索上悬挂有若干滑轮;一条牵引线依次穿过滑轮固定在最前方的滑轮上,另一端与喷水管连接。
所述的主动轮是中间设内陷楔形凹槽的钢制滚轮,凹槽内衬垫橡皮圈。
所述的驱动电机为无级调速双向电机。
所述的机架上有刻度可以调节高度。
所述的喷水管与机架活动连接。
本实用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自走式喷灌机的工作原理:
电气控制装置内集成了驱动电机的调速器,转向开关,系统继电保护装,控制其行走、转向。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机架和与其连接的喷水管移动。钢索主要功能是悬挂供水管和系统电线。喷灌机在往反方向行走时,通过牵引线的拖拽,滑轮会与喷灌机同方向行走,第一个滑轮碰到下一个滑轮时,会推动后面的滑轮继续与喷灌机同方向滑动,滑轮的滑动带动供水管道的自动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移动式喷灌机的主体部分位于地面,充分利用日光温室下部空间大的特点,仅供水管和系统电线采用滑轮悬挂于配套钢索上,供水管和系统电线悬挂高度较高,避免了供水管和系统电线对温室内作物正常生长的影响。整体机架高度可调,升降幅度在50cm~110cm,可适用于温室内不同种类作物的喷洒。机身整体紧凑小巧,导行轨道仅采用角钢即可,占地面积很小,几乎不占用温室正常身生产面积。喷灌机各部件均采用活扣连接,极易拆装和运输,可以达到一机多棚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移动式喷灌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移动式喷灌机机架的构示意图。
图3是本移动式喷灌机行走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移动式喷灌机供水管道及电线自动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适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自走式喷灌机,包括一组由铺设在地面的左、右两根等肢角钢构成导行轨道1,机架10下端安装有主动轮6和从动轮7,所述的主动轮6和从动轮7卡入所述导行轨道1的其中一条上,所述的主动轮6与安装在机架10上的驱动电机5链条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5与安装在机架10上的电气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的机架10上端通过管箍3连接喷水管2,所述的喷水管2中部接三通4,所述的三通4另一个口与供水管道18连通,参见图1。在机架10和喷水管2的正上方有两根钢索9,所述的钢索9上悬挂有若干滑轮19;一条牵引线17依次穿过滑轮19固定在最前方的滑轮上,另一端与喷水管2连接,参见图4。
所述的主动轮6是中间设内陷楔形凹槽的钢制滚轮,凹槽内衬垫橡皮圈16,参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兰;葛茂生;吴普特,未经朱德兰;葛茂生;吴普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0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