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99885.8 | 申请日: | 201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8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福学;张勇;金从卓;许永峰;赵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冷源 冷却液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领域,具体是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液冷源是为大功率电子设备提供循环冷却液的系统,它的可靠工作对于大功率电子设备的正常散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减小电子设备冷却液流经管路的体积和重量,一般采用微通道的形式,因此一般对液冷源的供液压力要求很高。
现有的液冷源冷却液系统的工作流程是贮液箱—>供液泵—>换热器—>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电子设备—>回液管路阀门,最后回到贮液箱,如此循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冷却。以上冷却液循环流程的主要缺点供液泵在液冷源的位置较靠前而供液压力又要求很高,这样导致两方面的问题:
1、供液泵后压力较高,液冷源内冷却液夹杂的微型气泡不易脱出,导致冷却液与电子设备的热交换不充分,造成电子设备温度超标;
2、供液泵后面的换热器及供液管上设置的各种传感器装置均处于压力较高的状态,易造成冷却液的泄露及安装在管路上附属装置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可解决上述流程中导致的问题,既可将溶液内的气体有效脱出,解决冷却液与电子设备的热交换不充分的问题,又降低了换热器及供液管路的泄露率及安装在管路上附属装置的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所述的贮液箱、换热器、供液泵、过滤器、供液管路阀门和回液管路阀门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的贮液箱选用闭式承压水箱。
所述的贮液箱上连接有膨胀水箱。
所述的贮液箱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
所述的换热器和供液泵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
(1)、本实用新型将供液泵后移至换热器和过滤器之间,降低了换热器内部冷却液的压力有利于冷却液内部微型气泡的脱除,同时降低了泄漏率和一些安装在管路上的附属装置的故障率;
(2)、本实用新型的贮液箱为闭式承压水箱,并且加入一个膨胀水箱为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即可使冷却液能通过换热器顺利进入供液泵;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排气阀为贮液箱内部排气,解决吸热后的冷却液进入贮液箱后使贮液箱内部压力变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液冷源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有依次循环连接的闭式承压水箱1、换热器2、供液泵3、过滤器4、供液管路阀门5和回液管路阀门7,贮液箱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8并连接有膨胀水箱9,换热器2和供液泵3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气阀1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
将电子设备6连接于供液管路阀门5和回液管路阀门7之间,吸收电子设备6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冷却液经过回液管路阀门7后通过回液管路进入闭式承压水箱1,并通过第一排气阀8进行自动排气,同时膨胀水箱9可以为闭式承压水箱1提供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可使闭式承压水箱1内的冷却液顺利进入换热器2进行冷却降温,并通过第二排气阀10进行排气,降温排气后的冷却液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供液泵3,并在供液泵3的泵送作用下送入过滤器4进行过滤净化,最后通过供液管路阀门5送入电子设备6,吸收电子设备6热量后通过回液管路阀门7回到闭式承压水箱1完成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9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手术恢复的护眼罩
- 下一篇:连接焊盘与通孔的拉钮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