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液器的吸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8286.4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0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普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液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测量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量移液器的吸液结构。
技术背景
微量移液器是各种生化实验室中常用仪器,在精密实验中起到重要作用。微量移液器分为定量和可调两种,现有的微量移液器规格包括0.1微升到5毫升的体积变化。
现有微量移液器的吸液结构多为单个弹簧结构,通过卡扣与弹簧的结合来控制腔体内溶液的吸取与排放,而单弹簧结构因为容器和老化而造成腔体内部溶液在吸取和排放时难以完全排尽,造成实验误差,使微量移液器的测量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吸取与排放腔体内液体的吸液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液器的吸液结构,包括按钮、芯棒、弹簧上盖、弹簧、套筒和活塞,按钮安装在芯棒顶端,芯棒尾端设有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包括脱水弹簧和吸收弹簧,脱水弹簧与弹簧上盖相连,吸收弹簧通过套筒结构固定在芯棒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芯棒上端设有一个卡扣结构,卡扣结构设置在按钮和弹簧上盖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吸收弹簧为上端圆弧稍小,下端圆弧较大的微锥形结构, 该结构圈数多,长度长,使用时滑动轻便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双弹簧与卡扣结构来控制腔体内液体的吸取与排放,能够将腔体内部液体的完全排尽,防止残余溶液残留在腔体中,操作简单,减少了误差,提高了微量移液器的测量精度,减少了实验仪器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液前操作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液操作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液操作简图;
其中,1 按钮,2 芯棒,3 弹簧上盖,4 脱水弹簧,5 吸收弹簧,6 活塞结构,7 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移液器的吸液结构,包括按钮1、芯棒2、弹簧上盖3、脱水弹簧4、吸收弹簧5、套筒和活塞结构6,按钮1安装在芯棒2顶端,脱水弹簧4与弹簧上盖3固定连接,吸收弹簧5通过套筒结构固定在芯棒下部,芯棒尾端设有活塞结构6;通过双弹簧与卡扣结构来控制腔体内液体的吸取与排放,操作简单方便,吸液与排液效率高。
实施例2:如图1所示吸液结构,所述的芯棒上端设有一个卡扣结构7,卡扣结构7设置在按钮1和弹簧上盖3之间;所述与套筒相连的吸收弹簧5为上端圆弧稍小,下端圆弧较大的微锥形结构,该结构圈数多,长度长,使用时滑动轻便顺畅。
实施例3:如图2、3、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图2此动作为吸液之前操作,按下吸放按钮,上部份芯棒2和吸放按钮1连为一体的,带去活塞结构向下滑动,以卡扣结构7接触到弹簧上盖3即可;图3此动作为吸液动作,放松吸放按钮1,活塞6由于吸收弹簧复位,同时也向上滑动;图4此动作为排液动作,向下按动吸放按钮1,活塞6向下滑动;按动吸放按钮到弹簧上盖3时,再向下按到底,即可把残余液体排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普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普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8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