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7812.5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巧敏 |
主分类号: | A47J27/02 | 分类号: | A47J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尤其涉及一种炒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厨房里的加热器具大多数为平面发热的加热器,但是所使用的锅具还大多保持传统的尖形和弧形,无法适应厨具的发展。传统的锅具受制于其形状,不易安放,且安放在加热器上经常出现不稳定情况,且加热面积有限,导致加热并不均匀,容易糊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炒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炒锅,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具有纵截面为尖形或弧形的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的外周固设一个复合锅底(2),所述复合锅底(2)底部为平底,所述锅底位于复合锅底(2)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1)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锅底的直径等于或小于11cm,所述平底为圆形,所述平底的直径为12c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锅底与复合锅底(2)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锅底与复合锅底(2)通过浇注或冲压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炒锅,无论锅体底部是尖形或是弧形,即使锅底因为加热的高温产生变形延展,炒锅的复合锅底都能保持平面,安放平稳,并且这种炒锅结构扩大了受热面积,更容易导热,不易糊底,还方便在电磁炉、电陶炉、平面发热盘等加热器具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炒锅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炒锅结构俯视图。
符号说明:1:锅体 2:复合锅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的炒锅,包括:锅体1,锅体1下部焊接一个复合锅底2,锅体1的锅底横截面为弧形,所述锅底的直径等于或小于11cm,复合锅底2底部为平底,其直径为12cm以上,从而使得从外观上看该复合锅底与该锅体很平滑地衔接在一起,而且也非常美观,如果复合锅底2的底部直径太小,则从外观上,该复合锅底2无法很好地实现平底的形状,也不能更好地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加热器具接触,从而实现牢固地固定安放该炒锅。
复合锅底2焊接在锅体1的下部,复合锅底2的底部为平底,非常适合现在的平面加热器具,例如电磁炉、电陶炉、平面发热盘等,能够平稳的放在上面,避免移动。炒锅长时间使用,锅底难免因为加热而产生延展变形,复合锅底2能够保证延展变形不会影响炒锅的稳定性,延长了炒锅的使用时间,减少了损耗。复合锅底2的上面为弧形与锅体1底部紧密相连接,增大了受热面积,使炒锅充分吸收热能,节约能源,炒菜时不容易糊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仅对炒锅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任意变更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巧敏,未经陈巧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7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