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7350.7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庄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德胜 |
主分类号: | F16D23/12 | 分类号: | F16D23/12;F16D27/102;F16D65/18;F16D51/32;F16D12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沈阳市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离合 制动 功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制动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即可作为离合器、又可作为制动器使用。
背景技术
离合器有多种,常见多为端面接触的型式。为了提高传动扭矩,则必须增大接触压力;而为了增大接触压力,人们又设计了很多的机构,相应地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机构变得复杂等。虽然有离心离合器的增力方案,但基于离心力的设计使得其应用又局限于一定的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接合平稳、重量轻、承载大,同时成本低廉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该装置设有主轴部件、外壳组件和推杆组件,主轴部件上设置外壳组件,主轴部件为中空结构,其内相对设置推杆组件,推杆组件位于主轴部件中的主轴组件内;
推杆组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纵推杆、横推杆,纵推杆一端开槽,所述开槽内加工有螺纹,横推杆插装于所述开槽中,螺钉与所述螺纹配合,顶住纵推杆,使纵推杆与横推杆固定,横推杆两端开有连接孔;
主轴组件包括主轴、固定盘,固定盘安装于主轴上,固定盘与主轴上的连接件通过螺钉连接;主轴组件中的主轴在其轴线上相应位置的方向开有主轴槽孔,横推杆横穿主轴槽孔,固定盘上与主轴槽孔相应位置开有固定盘槽孔,滑块设置于固定盘槽孔中,固定盘槽孔容纳滑块在其中滑动,两滑块在固定盘槽孔中的运动轨迹平行并共线;
该装置作为普通的离合器或制动器。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主轴部件上分别设置电磁线圈组件、外壳组件,电磁线圈组件与主轴部件之间通过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传动连接,以承受线圈工作时产生的轴向力;两个角接触球轴承置于电磁线圈组件内侧的两端,位于外侧的轴承端部通过主轴部件上的轴用弹性挡圈给轴承A定位;外壳组件与主轴部件之间通过轴承A、轴承B传动连接,轴承A、轴承B置于外壳组件内侧的两端;电磁线圈组件和外壳组件内侧的轴承相对设置,所述轴承之间设置隔套B;同时,外壳组件内侧的轴承A内侧通过孔用弹性挡圈定位;
主轴部件为中空结构,其内相对设置推杆组件和铁芯,推杆组件与铁芯相对端之间留有间隙δ,铁芯通过螺纹与主轴部件上的主轴相连;
当带有电磁线圈组件时,该装置作为电磁离合器或制动器。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电磁线圈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线圈端盖、线圈衬套、角接触球轴承Ⅰ、角接触球轴承Ⅱ,角接触球轴承Ⅰ、角接触球轴承Ⅱ设置于电磁线圈内侧,电磁线圈与角接触球轴承Ⅰ、角接触球轴承Ⅱ之间设置线圈衬套。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线圈衬套的一端通过线圈端盖与电磁线圈固定。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电磁线圈、线圈衬套、线圈端盖合并成为一个整体,形成所谓的一体化电磁线圈,线圈衬套、线圈端盖作为电磁线圈的骨架,在骨架上绕制电磁线圈。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主轴部件包括拉簧、连接销Ⅰ、摇臂、滑块、连杆、连接销Ⅱ、主轴组件、垫圈、轴用弹性挡圈、连接销Ⅲ,具体结构如下:
摇臂的一端通过连接销Ⅰ与固定盘连接,摇臂上设置连接销Ⅲ,相邻摇臂上的连接销Ⅲ通过拉簧连接;摇臂按圆周对称布置,并通过拉簧使其端部与滑块504一端的圆周面紧密接触;滑块另一端穿过固定盘上相应的固定盘槽孔,在固定盘槽孔的另一侧用配套使用的垫圈及轴用弹性挡圈固定;滑块与横推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两端的连接孔分别通过连接销Ⅱ与滑块、横推杆铰接。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摇臂设置四个,并通过拉簧使其端部与滑块紧密接触。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两个连杆之间的夹角为:120°≤α<180°。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外壳组件包括孔用弹性挡圈Ⅰ、端盖、孔用弹性挡圈Ⅱ、摩擦材料、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端盖,端盖设置于外壳内表面安装的孔用弹性挡圈Ⅰ和孔用弹性挡圈Ⅱ之间,外壳内表面相应部位与摇臂曲面组成摩擦副。
所述的具有离合或制动功能的装置,在摇臂曲面和外壳内表面二者之间加入相应的摩擦材料组成摩擦副。
本实用新型运用理论力学中力的放大原理,实现了用较小的驱动力产生较大夹紧力的设计目的。具体而言,就是当两个连杆间的夹角在120°以上、接近180°时,作用在外壳组件上的力将会非常大以至于接近无穷大,而此时,只需在横推杆上作用非常小的力。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采用了滑块机构,且使两滑块组件的运动轨迹平行并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德胜,未经庄德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7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