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田田面水位自动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6957.3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3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平;张晴雯;刘汝亮;杨正礼;王世荣;杨世琦;赵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水位 自动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田田面水位自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稻田田面水水位的变化是确定适宜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的重要指标,精确测定稻田田面水水位变化对计算稻田水量平衡以及估算稻田地表径流造成的养分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测量装置和仪器短缺,科研工作者大多利用原始的方法即在田面中放置直尺作为田面水水位变化测定装置,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较为粗放,不能自动记录,无法实时监控水位变化,同时人工劳动强度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较大,精度较低。
现有的稻田田面水测定装置,由于观测期间需要工作人员连续监测,较为费时,同时不同观测人员之间存在观测误差,另外因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严重影响试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价格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的稻田田面水位自动测量装置,能够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种稻田田面水位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部分插入稻田田面下方的测量管,在该测量管上方安装有盖子,而在稻田田面上方的测量管的管壁上开有透水孔,从而使测量管内、外的水位相同;还包括固定成一体的主机盒和探头管,该探头管从前述盖子上的通孔部分伸入测量管内直至稻田田面位置;其中在主机盒内安装有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与安装在探头管内的水位探头电连接从而采集水位信息,该微处理器还分别与蓄电池和存储器电连接。
其中测量管采用PVC管。
其中在稻田田面处的测量管上套装有固定套板。
其中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
其中存储器采用U盘。
本实用新型的水位自动测量装置加工简单易行,田间埋置快速,该水位自动测量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只要电源充足,不需要任何操作。每次观测时打开装置的盖子,即可看到水位的实时数据,更换U盘,会自动重新记录,U盘数据可复制到电脑上进行整理作图等,精确度较高,大大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同时在多个观测小区内埋置,不影响小区中作物种植,一次埋置可以连续多年使用,测量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稻田田面水位自动测量装置,包括部分插入稻田田面下方的测量管4,在该测量管4上方安装有盖子8,而在稻田田面上方的测量管4的管壁上开有透水孔3,从而使测量管4内、外的水位相同;还包括固定成一体的主机盒5和探头管1,该探头管1从前述盖子8上的通孔部分伸入测量管4内直至稻田田面位置;其中在主机盒5内安装有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与安装在探头管1内的水位探头6电连接从而采集水位信息,该微处理器还分别与12V蓄电池和存储器电连接。
其中测量管4采用PVC管,另外在稻田田面处的测量管4上套装有固定套板2。
其中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存储器采用U盘7。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5mm厚度的(外径20cm×高70cm)的PVC管,用同样材质的PVC板切割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以正方形对角线为圆心切割出与管外径一致的圆形,固定于PVC管顶部做盖,在盖中间切割5cm的孔,用以固定主机盒5与探头管1,将切割的正方形PVC板余下的部分套于距PVC管底部30cm处,用专用防水胶水固定,套板以上距离套板30cm内开设若干直径5mm的透水孔3,让PVC管内的水自由进出与田面水保持同一高度。
水位采集部分的组成为:
1、以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进行C语言编程,可外接实时时钟芯片,程序中设计有标准时钟记录年、月、日、时、分、秒和相应水位数据,程序内容设定为定时(采集频率为每1小时采集一次)采集水位探头6检测到的数据然后与采集时的时间信息一起保存到U盘7中即可;
2、存贮部分:存贮部分采用通用的U盘7作为存贮器,存贮量的大小可以根据U盘7的容量大小决定,更换方便;
3、水位探头6检测部分:水位检测部分的水位探头6采用电子检测技术,检测精度设计为1mm,能够满足稻田田面水位变化实时监测的精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6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稻田小区试验灌排量自动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位传感系统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