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95264.2 | 申请日: | 2012-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7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 发明(设计)人: | 揭军;段小帅;谢劲松;郝卫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K3/04 | 分类号: | H02K3/04;H02K1/27;H02K3/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同步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舵机用耐高温高过载的永磁同步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内舵机电机的特殊工作状态,即:高温工作环境;短时间歇工作制;瞬时大过载;体积小、质量轻;高可靠性。普通的永磁同步电机要做到大转矩,电机尺寸就难以降低;小尺寸的电机又难以做到大转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耐高温(180℃)、高过载(达6倍过载)的永磁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包括机壳、定子和转子,所述的定子的电枢绕组内部封装耐高温散热漆,所述的转子包括耐高温玻璃丝带、高温胶、钐钴稀土永磁体、磁轭、转轴和轴承,转轴通过轴承与机壳连接,磁轭安装在转轴上,磁轭上加工凹槽,钐钴稀土永磁体安装在凹槽中,并通过高温胶粘结固定在凹槽内,钐钴稀土永磁体外部用耐高温玻璃丝带缠绕捆扎。
所述的定子通过热装与机壳过盈配合。
所述的电枢绕组采用Y接的双层短距绕组。
所述的热装温度为220±5℃。
所述的电枢绕组采用280℃耐温等级的电磁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式转子结构,内置式转子结构凸极率相对较高,以利用交、直轴磁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过载能力;
(2)本实用新型采用280℃耐温等级的电磁线、耐高温玻璃丝带、钐钴稀土永磁体,提高了耐高温性能,可以在180℃环境下长期可靠地工作在额定状态下;
(3)本实用新型的电枢绕组用耐高温散热漆灌封,增强电枢绕组的散热能力;
(4)本实用新型在180℃环境下长期可靠地工作在额定状态下,其极限输出功率可以达到额定输出功率的6倍,因此在更小的体积条件下能够输出高的转矩,既满足特殊工况下的体积要求,又可以满足输出力矩需求,电机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定子2和转子3,定子2通过热装与机壳1过盈配合,热装前机壳1的加热温度控制在220±5℃。电枢绕组4用耐高温散热漆5灌封,增强电枢绕组4的散热能力。转轴7通过轴承6与机壳1相连,轴承6为转子3提供支撑。
本实用新型转子如图2所示,采用内置式转子结构,包括耐高温玻璃丝带31、高温胶、钐钴稀土永磁体32、磁轭33、转轴7和轴承6,转轴7通过轴承6与机壳1连接,磁轭33安装在转轴7上,磁轭33上加工凹槽,钐钴稀土永磁体32安装在凹槽中,并通过高温胶粘结固定在凹槽内,钐钴稀土永磁体32外部用耐高温玻璃丝带31缠绕捆扎。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是电磁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普通的永磁同步电机常采用表面凸出式转子结构,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式转子结构(内置式转子的永磁体嵌入到转子铁心中,表面式转子的永磁体粘贴在转子铁心表面上),该结构凸极率相对较高,以利用交、直轴磁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过载能力。
转子永磁体尺寸决定了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和每极气隙磁通量,除影响电机的各项运行性能外,还影响着电机中永磁体的空载漏磁系数,从而也决定了永磁体的利用率。普通的永磁同步电机只是希望电机能够输出最大的转矩,对永磁体体积约束较小,而本实用新型要求在更小的体积条件下能够输出高的转矩,并且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可靠工作。故永磁体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永磁体工作点、极对数、磁负荷、电磁转矩、功率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选用耐高温等级较高的钐钴稀土永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电枢绕组4可采用与普通交流电机相似的电枢绕组。由于本实用新型由永磁体励磁,气隙磁场谐波较多,使电动势中的谐波也较多。因此,为了提高电机的性能,须在电枢绕组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本实用新型采用Y接的双层短距绕组以避免电枢绕组中产生环流,并削弱电动势谐波。电枢绕组4采用耐高温电磁线(280℃耐温等级),电机的电枢绕组匝数和线规根据电机的电磁负荷、定子槽形尺寸和槽满率的限制来综合计算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5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激光加速度计
- 下一篇:一种黄酒生麦曲中酵母发酵力的测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