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镍电池用正极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94189.8 | 申请日: | 2012-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5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周亦龙;任学颖;罗云飞;庞辉;王淼;王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3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正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镍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氢镍电池用正极柱。
背景技术
高压氢镍蓄电池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作为卫星和空间站的贮能设备,它以高比能量和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的特点保证了卫星的工作寿命,目前,高压氢镍蓄电池正极柱采用陶瓷材料进行一次绝缘处理,基于高密封性能的考虑,一次绝缘间距的设计值为1.5mm,该安全距离相对较小,存在金属多余物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带来电池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防止氢镍蓄电池内部短路,提高电池安全性的一种氢镍电池用正极柱。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氢镍电池用正极柱,包括两端为小轴中间为大轴的极柱杆,其中一小轴靠近端部为螺纹轴,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上自大轴端部依次套有下过渡套和陶瓷套,陶瓷套上卡装有过渡环套,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顶住陶瓷套的过渡环套,其特点是:极柱杆上大轴的轴表面、大轴与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之间的端面、下过渡套裸露部位、过渡环的底部和过渡环与下过渡套之间陶瓷套的裸露面上均涂有耐高温密封绝缘胶。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耐高温密封绝缘胶为HR-8747耐高温密封绝缘胶;
所述耐高温密封绝缘胶的厚度为40μm~80μ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极柱杆上大轴的轴表面、大轴与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之间的端面、下过渡套裸露部位、过渡环的底部和过渡环与下过渡套之间陶瓷套的裸露面上均涂有耐高温密封绝缘胶,形成了电池内部正极柱的二次绝缘,增加了电池内部正极柱表面的绝缘面积,扩大了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绝缘距离,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氢镍电池用正极柱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1-极柱杆;2-陶瓷套;3-下过渡套;4-绝缘胶;5-过渡环;6-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氢镍电池用正极柱,包括两端为小轴中间为大轴的极柱杆,其中一小轴靠近端部为螺纹轴,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上自大轴端部依次套有下过渡套和陶瓷套,陶瓷套上卡装有过渡环套,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顶住陶瓷套的过渡环套。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是:极柱杆上大轴的轴表面、大轴与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之间的端面、下过渡套裸露部位、过渡环的底部和过渡环与下过渡套之间陶瓷套的裸露面上均涂有耐高温密封绝缘胶;所述耐高温密封绝缘胶为HR-8747耐高温密封绝缘胶;所述耐高温密封绝缘胶的厚度为40μm~80μm。
本实用新型氢镍电池用正极柱的制备过程:
如图1所示,用镍制成两端为小轴中间为大轴的极柱杆1,其中一小轴靠近端部制为螺纹轴;用镍制成带有小孔和锥孔的下过渡套3,下过渡套的小孔能够套在极柱杆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上;用陶瓷制成套在极柱杆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上的陶瓷套2;用镍合金制成卡在陶瓷套上的过渡环5;用铜制成与极柱杆上的螺纹轴连接的连接片6;
依次将下过渡套、陶瓷套套在极柱杆上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上,过渡环卡套在陶瓷套上,连接片6与极柱杆的小轴螺纹连接,将下过渡套、陶瓷套固定极柱杆上,装配成正极柱,用丙酮清洗、擦拭;
用小号油画笔将HR-8747耐高温密封绝缘胶4涂覆在极柱杆上大轴的轴表面、大轴与带有螺纹轴的小轴之间的端面、下过渡套裸露部位、过渡环的底部和过渡环与下过渡套之间陶瓷套的裸露面,涂覆的绝缘胶厚度为40μm~80μm,涂覆后置入60~80℃的保温箱;从涂覆所述绝缘胶到置入保温箱的时间控制在150min以内;保温箱中保温2~3h,取出冷却后检查其表面状态,无色斑、无色差、无开裂为合格,制成本实用新型氢镍电池用正极柱。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41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电池电能收集器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用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