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井模板支撑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1725.9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2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叶锋;吴跃文;田祥圣;潘丽玲;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模板 支撑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井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模板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电梯井模板支撑以往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预留洞口后穿钢管作为基础搭设脚手架等几种搭设方式。搭设满堂脚手架需要在基础开始搭设,直到屋面层,该方案需要材料量比较大;预留洞口后穿钢管作为基础搭设脚手架需要在下层剪力墙上留置预留洞,后期需要对预留洞进行封堵。中国专利200820219567.8公开了《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包括平台面,其特征在于:平台面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平台面向下延伸且长度相应于楼层的层高的支撑筋;支撑筋的下部设置有可以卡在电梯井门口处使平台面与上一层的楼地面持平的槽钢卡。支撑筋为相互平行的两根,且在支撑筋与平台而之间设置有斜撑;斜撑与支撑筋和平台面之间形成三角支撑。该专利解决了以往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的施工过程中,提升的过程难度较大和浪费工期的问题。但是由于支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承受的力较大,两个三角形支撑难以应对,使得支架整体的稳定性不好。另外支架每上升一层,槽钢卡都需要拆装一次,操作麻烦,也使得支架整体的稳定性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性强、支撑效果好的电梯井模板支撑平台,包括平台面、支撑筋、斜撑和钢卡,两根相互平行的所述支撑筋分别与所述平台面下表面垂直连接,所述斜撑两端分别与所述平台面和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斜撑、所述支撑筋和所述平台面之间形成三角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槽、竖撑和小斜撑,所述卡槽固定于所述支撑筋上,所述钢卡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竖撑分别与所述平台面和所述斜撑固定连接,所述小斜撑分别与所述支撑筋、所述平台面连接处和所述斜撑、所述竖撑连接处固定连接。
所述平台面上设有起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添加竖撑和小斜撑,在平台面、支撑筋和斜撑组成的三角支撑内构建了多个小的三角支撑,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能力,提高了稳定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进行。设置卡槽,钢卡可在卡槽内滑动,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电梯井内提升前不用拆去钢卡,方便了操作,降低了成本。安装起吊环可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提升,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平台面;2、支撑筋;3、斜撑;4、钢卡;5、卡槽;6、竖撑;7、小斜撑;8、起吊环。
如图1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筋2分别与平台面1下表面垂直连接,斜撑3两端分别与平台面1和支撑筋2连接,斜撑3、支撑筋2和平台面1之间形成三角支撑,卡槽5固定于支撑筋2上,钢卡4位于卡槽5内,竖撑6分别与平台面1和斜撑3固定连接,小斜撑7分别与支撑筋2、平台面1连接处和斜撑3、竖撑6连接处固定连接,平台面1上设有起吊环8。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入电梯井内,通过起吊环8将本实用新型吊起,吊到合适位置后,将两个钢卡4从卡槽5内抽出即完成安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17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感张力放带的线材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高强度耐磨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