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上料提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0109.1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6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章跃;刘学峰;王延辉;周小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08 | 分类号: | B28C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搅拌 站上 料提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上料提斗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上料提斗机多采用底部卸料提斗,图1为现有技术中底部卸料提斗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图1中底部卸料提斗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底部卸料提斗的侧视图。从图1-3中可以看出,此处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均以上料提斗机的上升方向为标准。底部卸料提斗10’包括斗体11’和支座12’,斗体11’与支座12’固定连接。斗体11’呈锥形,上部的大口进料,底部的小口作为卸料口卸料。并且,卸料口通过转动轴14’连接有一卸料门13’,斗体11’和卸料门13’之间可以相对转动。转动轴14’设置在支座12’的后端,支座12’的前端两侧设置有运行滚轮15’。卸料门13’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卸料滚轮16’。
底部卸料提斗10’的工作过程:底部卸料提斗10’位于槽钢轨道20’最下部时(图1中示出的A状态),处于接料状态,当达到规定的物料量后,在提升卷扬的作用下,底部卸料提斗10’沿槽钢轨道20’向上运行;当底部卸料提斗10’到达槽钢轨道20’顶端时,卸料门13’上的卸料滚轮16’进入卸料轨道30’,而运行滚轮15’与斗体11’继续上升,于是,卸料门13’相对于斗体11’转动,卸料门13’打开,完成卸料。图1中,A’指的是底部卸料提斗10’的接料状态,B’指的是底部卸料提斗10’的运行状态,C’指的是底部卸料提斗10’的卸料状态。
由此可见,底部卸料提斗10’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1、当11’装满物料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些物料的重量产生 的压力会直接作用在卸料门13’上。当物料过多时,卸料门13’的转动轴14’则会发生形变,甚至还会出现转动困难、很难开启的问题,造成卸料困难。所以,底部卸料提斗一般仅能适用于小方量的混凝土搅拌站,最大量也只能达到1.5方左右。可见,大方量的混凝土搅拌站是不能采用底部卸料提斗的。
2、由工作过程图可以看出,运行滚轮15’在槽钢轨道20’的外部运行,完全靠斗体11’和物料的重量将运行滚轮15’压在槽钢轨道20’的外表面上,并且运行滚轮15’数量较少,只有两个,所以,其运行的平稳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欠佳。
3、底部卸料提斗中采用的滚轮均为钢轮,而在槽钢轨道20’运送物料上升的过程中,噪音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上料提斗机,其解决了现有上料提斗机无法适用于大方量的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上料提斗机,包括斗体及其底部的支托框架,所述斗体具有卸料口;所述支托框架的前端设置有能提升所述斗体的提升机构,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各设置有能够沿运行轨道滚动的前运行滚轮和后运行滚轮;其中: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斗体的前侧壁;所述斗体与所述支托框架之间可翻转连接;所述上料提斗机运送物料上升的过程中,所述卸料口的方向沿着所述上料提斗机的运行轨道朝上;当所述上料提斗机被提升到预设高度的时候,所述翻转机构能够使所述斗体翻转,从而使所述卸料口朝下而实现卸料。
进一步地,还包括翻转滚轮,所述翻转滚轮设置在所述斗体的底壁;所述上料提斗机运送物料上升的过程中,所述翻转滚轮处于悬空状态;当所述上料提斗机被提升到预设高度的时候,所述翻转滚轮沿着所述上料提斗机的翻转轨道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滚轮包括第一滚轮体、短轴以及第一连接块, 其中:所述短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滚轮体转动连接,所述短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斗体的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滚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斗体的底壁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后运行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体、半轴以及第二连接块;其中:所述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轮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从所述半轴的同一端套入并与所述半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托框架,所述半轴固定连接所述斗体的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半轴通过滑动轴承与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滚轮中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半轴上均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斗体或所述支托框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斗体的顶壁具有进料口。
进一步地,提升机构为提升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前运行滚轮、后运行滚轮和翻转滚轮的材质为工程塑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0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