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聚合物电池托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88076.7 | 申请日: | 2012-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9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龚世杰;刘艳伟;徐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 地址: | 5103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聚合物 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架式聚合物电池检测柜,具体地说是挂架式聚合物电池检测柜的新型聚合物电池托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架式聚合物电池检测柜在柜体上设置聚合物电池托板装置来放置待检测的聚合物电池,该聚合物电池托板装置包括柜体框架和若干块分层式固装在柜体框架内的电池托板,每块电池托板上并排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夹持待测聚合物电池的电池夹具,为了在一台检测柜设备上同时对更多的电池进行检测,一般将相邻的两块电池托板的层间距设置得很小,往往只能满足一只手夹装电池的要求。而现今电池生产管理要求更为严格了,为了对聚合物电池进行更进一步的质量跟踪,需要对每一个电池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质量监督,这就需要在做每一道工序时,对聚合物电池的条码进行扫描,以方便质量监控,但现有的挂架式聚合物电池检测柜因其电池托板的层间距太小,条码扫描器难以对托板上的电池进行扫描,只能以增大电池托板层间距的方式满足扫描的电池条码需求,造成电池检测柜容量减小,使得生产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物电池托板装置,具有便于进行电池条码扫描的结构和较小的电池托板层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池托板装置,包括柜体框架和若干块分层式装设在柜体框架内的电池托板,每块电池托板上并排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夹持待测聚合物电池的电池夹具,所述柜体框架的两个安装面板上均并列开设有若干组滑槽,两个安装面板上的滑槽镜像对称设置,所述若干块电池托板分别铰接在两个安装面板对称的一组滑槽上并沿该滑槽滑动;每组所述滑槽均包括依次沿电池托板拉出方向设置的后滑槽和前滑槽,所述后滑槽沿水平方向开设,所述前滑槽包括沿水平方向开设的平置段,该平置段与所述后滑槽等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前滑槽还包括与电池托板滑动轨迹相适配的圆弧形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上端与平置段的前端相接。这样,操作人员在对某一层电池托板上的电池进行条码扫描时,只需将该层电池托板拉出,电池托板沿滑槽滑动,滑动到倾斜段的下端时电池托板向操作人员倾斜,便于操作人员扫描电池条码。
为了防止电池托板在电池夹装位置,即处于后滑槽后端时任意滑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滑槽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开设的抬起段;该抬起段的上端与所述平置段的后端相接,抬起段的下端与所述后滑槽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平置段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后滑槽所在位置。电池托板始终保持向操作人员倾斜,操作人员仅需在扫描电池条码时将托板拉出。
为了防止电池托板在电池夹装位置,即处于前滑槽后端时任意滑动,并且减少夹具对电池的拉力,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所述后滑槽的后端还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有槽段,该槽段的下端与所述平置段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电池托板处于电池夹装位置时水平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托板通过铰接部件滑动铰接在安装面板上,该铰接部件包括插销和E型卡扣,所述电池托板的安装面上开有插销孔,插销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并插装在该插销孔内,插销的另一端由E型卡扣扣紧在安装面板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托板能够通过设置在柜体框架上的滑槽滑动,滑槽两端位置分别能够操作人员提供稳定的夹装电池条件和扫描电池条码条件,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更为方便,符合人体使用习惯,能极大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而滑槽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维护容易,满足多种聚合物电池放置要求,适应性强,并且电池托板层间距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池托板和电池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托板在滑槽上的四种滑动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池托板在滑槽上的三种滑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8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