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591.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明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流泵 叶轮 导叶体 配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流泵,更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叶轮动能与流体动能高效传递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
背景技术
过往所有的轴流泵叶轮片的剖面(图示1)是弧形,导边气流角小随边气流角大,叶轮的后方有数个导叶,导叶近叶轮处与轴线有一定夹角,顺接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导叶另一端是平行轴方向,导叶中间是上下两端的一个转接过度。这种设计特点是:流体通过叶轮的旋转自然产生轴方向和圆周方向的两个分量运动。然后通过导叶回收圆周方向的动能。这种设计的缺点是负载压力小,当负载压力接近极限时,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接近叶轮片圆周速度,负载压力再进一步加大时流体就只能和叶轮片同步旋转不能产生流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通过改良叶轮及其导叶体的结构,减少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的产生,使得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较难接近叶轮片圆周速度,进而实现提升负载压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通过对叶轮的结构,使叶轮用于轴流泵时,使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的增加程渐进过程使叶轮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本实用新型导叶体安置在叶轮前和后共两套.作用是阻挡流体进入叶轮前后圆周速度的产生,达到减少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一种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包括外壳、叶轮以及两个导叶体,其中,该叶轮置放在该外壳中,其中一个导叶体置放在该叶轮的上方的该外壳中,而另一个导叶体则对应设置在该该叶轮下方的该外壳中。
该叶轮包括轮毂以及若干等距离分布在该轮毂四周的叶片,其中每一叶片都具有上端面、下端面、压力面、后端面以及前端面,其中,该前端面上的任一个点与任意另一个点与该轮毂的轴心位移相等。
该压力面与该前端面的相交线为第一相交线,而该前端面与该上端面的相交线为第二相交线,该第一相交线上的每一个点与该第二相交线之间的夹角相同。
该导叶体由轴体以及多个等距离分布在该轴体四周的导流片组成。
设置在该叶轮上方的导叶体与设置在该叶轮的下方的导叶体角度方向是一致的,两者的导流片互相对齐,且平行于轴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解决目前技术存在的负载压力小,当负载压力接近极限时,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接近叶轮片圆周速度,负载压力再进一步加大时流体就只能和叶轮片同步旋转不能产生流量的问题,通过改良叶轮及其导叶体的结构,减少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的产生,使得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较难接近叶轮片圆周速度,达到提升负载压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叶轮的结构,使叶轮用于轴流泵时,使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分量的增加程非渐进增加过程不利于圆周速度的增加使流体经过叶轮片后圆周速度的增加量达到最小。
本实用新型导叶体安置在叶轮前和后共两套.作用是阻挡流体进入叶轮前后圆周速度的产生,达到减少叶轮中的流体圆周速度的产生。导叶是平行于轴方向,流体经过导叶时不利于圆周速度的产生,圆周速度很小,在惯性作用下流体的圆周速度很难在经过叶轮时突然增加离开叶轮时又突然减小,所以前后两套导叶起到的作用是减少叶轮中流体圆周速度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轴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示意图。
图5为圆筒形刀垂直剪开展平后的示意图。
图6为常规叶轮片中流体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叶轮片中流体运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子,一种轴流泵的叶轮与导叶体的配套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0、叶轮20以及两个导叶体30,其中,该叶轮20置放在该外壳10中,其中一个导叶体30置放在该叶轮 20的上方的该外壳10中,而另一个导叶体30则对应设置在该叶轮20下方的该外壳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明,未经陈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5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