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不停车收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474.7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恩民;赵玉河;王少勇;郭建亭;吕魁超;梁景雨;马强;孙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停车 收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管理领域,涉及一种收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不停车收费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目前,我国已经将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由标签、读写器两部分组成。其中射频标签由RFID电路和天线组成,按供电方式可以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射频标签不需要电池供电,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有源射频标签需要电池供电,平时处于低功耗节能状态,当被阅读器触发时,进入通信状态。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射频标签分为低频(LF,135kHz以下)、高频(HF,13.56MHz)、超高频(UHF,860MHz~960MHz)和微波频段(MW,2.4GHz以上)。目前国际上RFID应用在能量供给方面以无源射频标签为主,在工作频率上以LF和HF射频标签产品为主。但是,研究发现,有源超高频、微波频段的射频标签具有射频标签信号强、定位精确、可被读取距离远、通讯速度快、可储存信息多等优点。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减小以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更适合未来应用,因此,有源超高频、微波频段的射频标签是当前电子射频标签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集成到一块芯片内部,一般使用单片数字信号射频收发芯片,加上少量外围器件构成专用或通用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一般包含简单透明的数据传输协议或使用简单的加密协议,发射功率、工作频率等所有工作参数全部通过软件设置完成,依据命令字进行基本的数据无线传输功能操作。采用GFSK调制方式,工作于ISM频段,例如在微波频段范围内,2.4GHz是一个全球的ISM频段,使用时无需申请。本文以NORDIC公司射频芯片nRF24L01为核心,设计有源RFID射频标签。该芯片功耗低,使用1.9V~3.6V工作电源,可采用电池供电,极少的外围电路,所有高频元件包括电感、振荡器等已经全部集成在芯片内部,采用4mm×4mm QFN封装,体积很小,发射功率、工作频率等所有工作参数全部通过软件设置完成,配置简单、一致性好、性能稳定且不受外界影响,非常适合用于有源标签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不停车收费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不停车收费装置,包括车载射频前端、车载微处理器、收费站微处理器、收费站射频前端和PC机,车载微处理器与车载射频前端相连,收费站射频前端与收费站微处理器相连,收费站微处理器还与PC机相连,车载射频前端与收费站射频前端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所述的车载射频前端和收费站射频前端均采用nRF24L01射频芯片。
所述的车载微处理器和收费站微处理器均采用Atmel89C51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的检测是否有车辆经过,并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判断车辆的信息,是否有费,决定是否让车辆通行,如果有费用就让车辆通过,没有费用就不让车辆通过。该装置能提高车辆检测和识别的实时性,减少因汽车在收费站停留造成的时间耽误和通行能力降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挂式电子近视预防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体检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