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舶救生艇的太阳能风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6586.0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建国;王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9/06 | 分类号: | B63H9/06;B63H21/17;E03B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船舶 救生艇 太阳能 风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救生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船舶救生艇的太阳能风帆。
背景技术
当前,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是由船舶承担的,但船舶运输安全迄今没有可靠的保证,海难伴随着航海史从来也未曾间断过。作为船员求生设备的浮具、艇筏等虽然几经演变,但也终究未能脱离被动救助的局面。许多事例说明,尽管现在世界上拥有先进的通讯和救助系统,但是,由于受水文气象条件和海洋环境要素的影响,救生艇可能会漂离事故海域很远,加之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仍有不被发现的可能,以至酿成诸多悲剧。现代救生艇上普遍配备着柴油机,然而艇上的燃油储备却极为有限,仅能够驶离难船和抢滩之用,续航力得不到保证,在大洋之上根本达不到自航自救的目的,获救的希望完全依赖于外援。如果使救生艇具有长久的续航能力,那么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光电池技术日臻成熟,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现在的太阳能飞机,飞行高度可达2万多米,航程超过4000公里,以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可以使卫星安全工作达20年之久。因而可以考虑将太阳能应用于救生艇的推进动力。
没有太阳能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考虑风作为动力,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作为风帆,这样的太阳能风帆就可以使用太阳能、风能两种能源作为救生艇的动力,从而使救生艇具有更为持久的能源。
救生艇的淡水非常有限,在茫茫大海中,有时候会很久得不到救助,这样救生艇上面的人员就会因为干渴而生病甚至死亡,如果能够在下雨时收集到雨水,则可以增加救生艇上面人员生存的机会。只要对艇上太阳能电池板作适当的设计就能收集雨水,然后通过水管通至艇内即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救生艇的太阳能风帆,该救生艇风帆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里,给救生艇提供续航的动力;当有风的时候可以利用风帆给救生艇提供续航能力;在下雨时将风帆作为雨水收集装置,可以有效的收集雨水,提供救生艇人员维持生命所需的淡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船舶救生艇的太阳能风帆,包括两个太阳能风帆帆板和两个金属立柱,两个帆板均为平板结构且形状相同,两个帆板放倒时即为救生艇的舱口盖,帆板上设有雨水收集孔,帆板平放时雨水收集孔与救生艇体内的储存水箱相通,帆板的四周设有封闭的围板,帆板表面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导线与救生艇体内的蓄电池连接;帆板与金属立柱相连接固定,两个金属立柱分别通过底板与救生艇体的艇首和艇尾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为球头铰接,金属立柱直立时由三角架和卡环支撑,并在卡环内沿水平方向360°回转。
所述帆板四周围板的高度为3厘米。
所述太阳能光伏板与帆板表面粘接。
所述每个帆板的雨水收集孔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帆板在有太阳时,无论平放或立起都可以利用太阳能做动力,而在有风的时候,可以利用风能推动救生艇前进。因而该救生艇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两种能源作为救生艇的动力来源。另外,在下雨时可以收集雨水并通过帆板上最低处的开孔导入艇内水箱储存。
附图说明
附图为救生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帆板 2.金属立柱 3.救生艇体 4.雨水收集孔 5.储存水箱6.围板 7.太阳能光伏板 8.蓄电池 9.底板 10.三角架 11.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船舶救生艇的太阳能风帆,包括两个太阳能风帆帆板1、两个金属立柱2,两个帆板1均为平板结构且形状相同,采用金属平板制成,两个帆板1放倒时即为救生艇体3的舱口盖,帆板1上设有雨水收集孔4,帆板1平放时雨水收集孔4与救生艇体3内的储存水箱5相通,帆板1的四周设有封闭的围板6,帆板1表面粘接固定有太阳能光伏板7,太阳能光伏板7通过导线与救生艇3体内的蓄电池8连接;帆板1与金属立柱2固定,两个金属立柱2分别通过底板9与救生艇体3的艇首和艇尾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为球头铰接,金属立柱2直立时由三角架10和卡环11支撑,并在卡环11内沿水平方向360°回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拉伸膜包装机纵向切刀装置
- 下一篇:内存静态划分虚拟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