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捕风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86558.9 | 申请日: | 2012-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5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罗兼;沈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 地址: | 350108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捕风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捕风器,属于无源无碳耗捕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遍布各家各户,人们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脚步始终不停息。炎热的夏季里,电风扇、空调等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纳凉的必须设备。然而电风扇耗电甚至有噪音,空调耗电的同时还导致室内空气不流畅,甚至导致空调病。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耗电,有噪音污染,不够环保。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时间保持通风的环境,更需无碳引风设备。为此,设计一种无碳自动捕风器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通过喇叭口捕风装置将微风收集后,由导风管导入的自动捕风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捕风器,其特征是包括有捕风筒、风向舵、导风管、转向盘和底座;捕风筒具有一喇叭口,后部连接导风管,导风管下端安装在转向盘上;转向盘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风向舵为片状结构,直接固定在捕风筒后部。
所述导风管为T形三通管,水平前端接捕风筒,后端开口配设有一泄风盖,垂直一通下端安装在转向盘上。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利用捕风筒与风向舵配合,可自动迎风收集,将风导入所需的场所,可广泛运用于农家楼顶、套房阳台、厂房楼顶、家禽养殖场所,提供一种无碳而环保的设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自动捕风器仰角轴侧示意图
图2自动捕风器轴侧示意图
图3自动捕风器剖面示意图
其中
1-捕风筒 2-风向舵 3-导风管
4-转向盘 5-底座 6-泄风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自动捕风器,包括有捕风筒1、风向舵2、导风管3、转向盘4和底座5;捕风筒1具有一喇叭口,用来收集风,后部连接导风管3;该导风管3为T形三通管结构,具体地说包括水平方向的两通和垂直方向的一通,其中水平前端接捕风筒1,后端开口配设有一泄风盖6,垂直一通下端安装在转向盘4上;转向盘4安装在底座5上,底座5可固定在建筑等物件上,以使捕捉的风转递至需要的地方;风向舵2为片状结构,直接固定在捕风筒1后部,利用风向舵2和转向盘4配合,共同完成自动捕风的作用。
泄风盖6可利用配重方案来自动调节引风量,也即泄风盖6重量可增减,根据需要调整配重,一旦风压大于泄风盖的重量,即会自动吹开泄风盖,部分风即会从该通风口直排出;也可采用固定方案,将泄风盖6通过锁扣定位在导风管3上,根据需要人为解锁排风。
作业时,将底座5水平固定在建筑物上,当微风来临时,风向舵2在风力作用下,自动调整朝向,保持捕风筒1正对风的来向迎风收集,由喇叭口形成一定风压后,通过导风管引入室内或需要通风的场所,实现无源无碳耗引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5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式广告横幅展示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透明显示技术的物品展示储物柜





